大 学 忆 语

大 学 忆 语

大学忆语

文/安凤岐

1984年9月,青涩的我怀揣着200块钱,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同学的送行,没有亲人的陪伴,带着好奇的眼睛,登上了天津开往哈尔滨的火车去哈尔滨医科大学报到。

根本没有现在新生报到的各种规划与梦想,不知道哈尔滨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卫生系是学什么的,总之,懵懵懂懂之中就去了哈尔滨

大 学 忆 语

坐在拥挤、嘈杂的硬座车厢里,空气中烟味与汗臭迎面扑来。所幸有个座位,这在当年已经是十分满足与幸福的了。儿子曾经问我:为什么不坐卧铺?现今的年轻人,怎么能理解他爹当年的寒酸样啊!说心里话,过惯苦日子的我们这一代,即使兜里揣着钱,也不会随心所欲地花的。我是参加工作以后才见到火车卧铺是什么样子的。

火车从天津站开出不久,坐在我对面一位慈眉善目,大约40岁左右的阿姨(姑且这么称呼吧)主动与我聊了起来。开始,我对陌生人还是存有戒心的,一问一答中,我对她有了初步了解:天津知青,在知青返城潮中没有回津,而是留在牡丹江的一个农场,这次是回津探亲。从和这位半个东北人的老乡聊天中,我对东北有了初步的了解:寒冷;对东北人有了初步印象:热情、好客、善谈。

大 学 忆 语

火车快到山海关站的时候,对面的阿姨看着我穿着单薄的汗衫,突然问我:就穿这么点?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她十分惊讶地说:没带衣服?过了山海关会很冷的!她随即在随身带的包裹中翻找起来,试图看看有没有适合我穿的,可惜无果。在我的诚意感谢中,火车过了山海关,寒意如期而遇。这就是东北的初次印象:冷。

后来的五年中,条绒夹克、二棉鞋、棉皮鞋、军大衣,无一不是围绕“冷”而购买的。每遇寒冷而至时,我都会在心里自问:在这寒冷的东北,不知道热情的牡丹江老乡是否安好?

大 学 忆 语

初到学校,最不能适应的,也是后来几十年忘不了的就是“吃”。酸菜粉、发糕、炖茄子等等,不要说在家时吃过,见都没见过。随着入校时间的延长,我逐步适应了种种东北特色菜。直到今天,每每有聚餐,别人问想吃什么,我大多会不假思索地建议:东北菜。因为,东北菜不仅量大、实惠,最重要的是忘不了的东北情节。

可能是巧合,五年中的集体宿舍,我住的都是十个人的大宿舍。在校部时,是6号楼的215;卫生系时是314,都是十个人。住大宿舍好,热闹。来自天南地北的十个人,不同口音,不同饮食习惯,不同风土人情,不同脾气秉性,使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欢乐与包容。这在现在的学校中是不可想象的。儿子大学求学期间,我曾多次到过他的宿舍,每每见到他们各自钟情于手机、电脑,而无暇与我打个招呼时,心中不免有些惆怅。与当年我们在宿舍里见到同学家长、同学的同学来访,全宿舍集体出动热情接待的场面相比,真是如隔三世。

大 学 忆 语

长达几个月的冬季使哈尔滨的道路经常是冰雪覆盖,冰滑的道路使许多像我这样的外地人十分不适应。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大街上,不用说,迈着企鹅一样的脚步蹒跚前行的大多是外地人,突然跌倒也是常态。冬天里,从学校开水房到宿舍楼的路上,经常看到打水者滑倒而使暖壶摔碎的银色碎片。

在这座特殊的城市里,我也见到了脚闸,一种特别的自行车和有轨电车。从哈尔滨站坐11路公交车回学校,经常看见脚闸蠕行在大坡的半路上,让人们下来推车。

大 学 忆 语

刚到学校,我曾惆怅五年太漫长,但匆忙的大学生活却很快消磨掉了五年。现在,每当回忆起这五年,我总是感叹时间的飞逝,同时,也试图抓住尚存在记忆中的碎片。那美轮美奂的黄墙绿瓦,曲径通幽的校园小路,灯火辉煌的阶梯教室,留下了影响一生的记忆;冰上体育课上冻得发红的脸颊,食堂里混杂着来苏水味道的饭香,宿舍里南腔北调的神侃,秋林公司里身无分文的闲逛,中央大街上冒着“热气”的马迭尔雪糕,太阳岛上跑调的吉他,兆麟公园里色彩斑斓的冰灯,校园周边的小店里喝着冰碴的哈啤,成为此生难以忘怀的回忆……

“五年,长得使我们失去雅气;五年,短得使我们有许多许多的话没有叙说……”这是我在毕业纪念册编后语中内心真实的感悟。

大 学 忆 语

哈尔滨的五年,使我感受到了东北人的豪迈;哈医大的五年,把我训育成为一名为了爱情而扎根于内蒙古高原的基层卫生工作者!

想念您,哈尔滨!想念您,哈医大!

作者简介:安凤岐,笔名:老铁。出生于津门武清县,求学于边城哈尔滨,扎根于塞外内蒙古。大学生活部长,家庭厨房总长。好美食,擅厨艺;喜大块吃肉,好大碗饮酒。是一位不是知青的支边“知青”。

大 学 忆 语

《康桥笔谈》原创作品,敬请关注,请转发!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欢迎关注《康桥笔谈》头条号!

《康桥笔谈》是一个“以文学为桥梁,坐而论道;以武学为桥梁,切磋技艺;以书法为桥梁,研谈笔墨;以健康为桥梁,释怀养生”为宗旨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平台始终秉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文学爱好者提升文学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风格定位】经典文章推送,合格产品介绍,美文点赞打赏,同道评论交流。

【笔谈特质】追求文章质量,厚爱乡土文化,传承传统文明,交流兴趣爱好。尽力做到兼容并蓄,雅俗共赏,为您找到一个倾诉、沟通、交流的出口,满足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需求。走进康桥笔谈,就有志同道合的文友、武友及书法爱好者与您惺惺相惜,携手共进。

【投稿指南:主要刊发文学爱好者的精品原创力作,追求高格调、高品味、高质量。

好看小说】主要刊发原创小说,要求内容健康向上、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

美文共赏】主要刊发原创美文,要求主题鲜明、可读性强、文笔优美、不落窠臼。

真情散文】主要刊发散文,要求主旨向上、文风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接地气。

诗歌在线】主要刊发精品原创诗歌和古诗词,要求意境优美、诗意婉约、艺术性强。

书海钩沉】主要刊发读书日记、随笔、心得体会。

故事传说】主要刊发民间故事、传说等,要求内容积极健康,不低俗、不庸俗。

纪实传记】主要刊发人物传记、社会纪实等,要求内容真实可信,主题健康向上。

大 学 忆 语

优雅女人】主要推出以女性为主题的悦读大餐,涵盖女性读书、生活、审美、职场、情感、服饰、美颜、美食、养生、保健等等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精品佳作。

茶余饭后】主要刊发风趣的、搞笑的、调侃的、戏说的原创故事、段子,拒绝低俗、恶搞。

【投稿须知】所投稿件须是未在其他平台刊发过的原创精品,报刊发表过的优先选用。投稿时须将作品word文档、个人彩照和作者简介以邮箱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1097319301@qq.com)。投稿后请加微信:kangqiaolanzhou,以便沟通和兑付稿酬。

【付酬标准】作品80%的赞赏付给作者,20%的赞赏纳入《康桥笔谈》运行基金。自作品发表之日起第十天支付作者稿费。

《康桥笔谈》是您值得拥有的百花园,希望与您一路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山海关   东北人   牡丹江   笔谈   哈尔滨   知青   美文   桥梁   爱好者   热情   宿舍   火车   同学   学校   精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