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的庐山


人文的庐山

文/康桥

庐山,可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名的山。要不然,庐山怎么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和政治名山于一身呢?

我第一次登临庐山是在十多年前。那次是先登庐山,然后再上井冈山,一路将江西的自然景观饱览无余。那时候正是旅游旺季,参加的是旅游团,大概有四五十人,因此,登庐山、上井冈山都是走马观花,以旅游、娱乐为主,多的时间是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回来后短时间内就对“两山”的印象模糊了。

再上庐山,是在时隔十多年后。这次的庐山之行,是应江西的朋友之邀,陪同世界太极拳大师赵幼斌先生赴江西省新余市开展太极拳公益讲座而顺道去的庐山。因为这次是一个自己当导游,想怎么走就怎么走的精品旅行团,所以,短短的两天时间,日程安排得既紧凑充实,又愉快惬意;既饱览了庐山重要的景点,又把太极文化与庐山的人文气息紧密结合,成就了一次太极之旅、人文之旅、休闲之旅和精品之旅。

人文的庐山

因为是陪同赵幼斌老师巡游庐山,以赵老师传承家学、弘扬太极、传情笔墨的大师情怀,尤其是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我辈只能望其项背,所以,临行前我不得不做了点功课,以备应急之需。

据史料记载,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登临庐山,古今文学巨匠们为庐山留下了几千首诗词歌赋,从而确立了庐山“文化名山”的历史地位。

祖国的大好河山,尤其是三山五岳,遍留文人骚客的足迹。名山大川因文人的到来而出名,文人也以名山大川的独特风韵而抒发情怀。这中间,庐山受到文人们的垂青可能是最多的。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李白数游庐山留下的十几首诗歌,尤其是《望庐山瀑布》就如同庐山瀑布一样千古长流。印象中我到现在还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的就是这首诗;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成为人们脱口而出的哲理名句……

人文的庐山

庐山的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庐山的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那么,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傍晚时分到达庐山的牯牛岭。深秋的庐山,山下还是穿短袖的天气,山顶上就得穿厚衣服了,还好江西的朋友早有提醒,才不至于让庐山的秋意给撂倒了。还没来得及欣赏美景,热情的九江市太极拳协会的拳友们就将我们簇拥进了一家土菜馆,拳友们纷纷与慕名已久的赵老师合影留念,不大的包间里顿时欢声笑语连成一片。不一会,地道的江西烧菜和衡水老白干均已上桌,推杯换盏间拉近了天南地北的距离;促膝交谈中打开了掤捋挤按的话题。太极与酒自古以来都是孪生兄弟,我很好奇为什么到了庐山顶上喝的却是衡水老白干?答案就是“山有多高,度数就有多高”。

人文的庐山

我在东北上学期间,知道东北人特别喜欢“老白干”,就是喜欢它的“高度”。没想到,到了九江,喝着长江水长大的九江人喝起酒来比东北人还厉害、还豪爽。“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当然,九江人的热情都是冲着德高望重的赵老师来的,九江的拳友们虽然是和赵老师第一次谋面,但大家敬佩赵老师的德艺,才会在牯牛岭上上演一场“太极盛会”的。

拳友们相聚,主要的是切磋拳艺,美酒佳肴只是助一时之兴。庐山的夜晚是静谧的,这里少了烦杂与吵闹,多了安逸与释放;庐山的清晨是有诗情画意的,林中报早的鸟儿,云雾缠绕的山头,以及早早聚集在牯牛岭广场上的拳友们,怎么不是一幅山水画呢?


人文的庐山

在庐山顶上跟着赵老师打拳还是第一次,徐徐的秋风吹来,空气中夹杂着怡人的湿气,“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行云流水的太极拳,正好与云雾缭绕的庐山秋意想吻合,这一趟拳下来,既打出了意境,又练出了情怀。

晨练毕,与九江的拳友们就此告别,我们一行八人便开启了游山活动。从牯岭街的街心公园出发沿大林路西行,便到了“如琴湖”,因湖形如琴而得名。湖中有曲桥、亭榭、花径,花径又称“白司马花径”,以白居易曾循径赏花而得名。这是一个山中公园,园门有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门上为“花径”二字。园内有花径亭,亭中有“花径”二字刻石,相传为白居易所书。园中遍植桃花和各种名花,白居易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指此地,诗句刻在一块巨石上,引得游人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念。花径和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成为庐山上的一大景观,他所撰写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以《白氏草堂记》为内容创作的篆书作品被视为其代表作,成为传世经典,影响着后世书风。我的兰州大学书法高研班的结业作品,便是以邓石如《白氏草堂记》为范本悉心临摹的。

人文的庐山

在如琴湖畔有一处“觅春园”,名字很特别,那就进去看看吧,看看如何能觅到春?春是没有觅到,却觅到了一处喝茶的“半莲堂”歇歇脚。东道主林国生先生泡了一壶上好的“庐山云雾”,我们边歇脚、边听茶姑娘讲解云雾茶的“六绝”,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真是享受至极。喝到茶淡情浓之时,茶姑娘才又告诉我们,这个觅春园里虽觅春不成,但还可以觅到画,而且是名人的字画,因为这里曾经是宋美龄作画的地方,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等可曾经都是这里的常客呢。移步里间,果然有宋美龄、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等的画作展示。山水庐山,果然不负盛名啊!

说人文的庐山,不得不说说书院。历史上有著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和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和嵩阳书院均在今河南省,“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在湖南,而白鹿洞书院就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宋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并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支柱,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历史进程。

人文的庐山

说人文的庐山,那是文人骚客的吟唱,而庐山更多的是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正如现代诗人、作家、书法家,江西上饶人陈运和的诗作《庐山》所描写的:“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如琴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白鹿体壮养于书院,东林绿荫尽染佛寺”。到底是江西人,对庐山的景致了如指掌,让人读了有种“看景不如听景,庐山就在眼前”的感觉。

当然,现代人游庐山,对于历史上的文人诗篇已经没有多少关注度了,恐怕更多的是冲着“仙人洞”和“美庐”而去的。

人文的庐山

仙人洞,在庐山佛手岩下,传为仙人吕洞宾所居,起初并不为人们所注意,那是因为毛主席1963年12月发表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绝句而闻名遐迩。

庐山是避暑胜地,车行在盘山公路上,满眼都是洋洋大观的别墅,而“美庐”是其中最显眼的一个。游览中,不时会有人问路:美庐在哪里?游人们关注的不是这幢别墅本身,而是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带给你的思想上的浮想翩跹。

我想的是,“美庐”已经数移其主,物是人非,但庐山依然还是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是一座风光和历史结合在一起的宝地。如果有时间,能在庐山上小住几日,慢慢品味蕴含在风光、山水、湖光、人文之间的庐山故事,实在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文中配图均为浙江桐乡吕炳松提供,在此致谢!)


康桥原创作品,敬请关注,请转发!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欢迎关注《康桥笔谈》头条号!

【作者简介】康桥,男。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飞天》《视野》《家乡》《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人文的庐山

《康桥笔谈》是一个“以文学为桥梁,坐而论道;以武学为桥梁,切磋技艺;以书法为桥梁,研谈笔墨;以健康为桥梁,释怀养生”为宗旨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平台始终秉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文学爱好者提升文学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风格定位】经典文章推送,合格产品介绍,美文点赞打赏,同道评论交流。

【笔谈特质】追求文章质量,厚爱乡土文化,传承传统文明,交流兴趣爱好。尽力做到兼容并蓄,雅俗共赏,为您找到一个倾诉、沟通、交流的出口,满足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需求。走进康桥笔谈,就有志同道合的文友、武友及书法爱好者与您惺惺相惜,携手共进。

【投稿指南:主要刊发文学爱好者的精品原创力作,追求高格调、高品味、高质量。

好看小说】主要刊发原创小说,要求内容健康向上、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

美文共赏】主要刊发原创美文,要求主题鲜明、可读性强、文笔优美、不落窠臼。

真情散文】主要刊发散文,要求主旨向上、文风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接地气。

诗歌在线】主要刊发精品原创诗歌和古诗词,要求意境优美、诗意婉约、艺术性强。

书海钩沉】主要刊发读书日记、随笔、心得体会。

故事传说】主要刊发民间故事、传说等,要求内容积极健康,不低俗、不庸俗。

纪实传记】主要刊发人物传记、社会纪实等,要求内容真实可信,主题健康向上。

优雅女人】主要推出以女性为主题的悦读大餐,涵盖女性读书、生活、审美、职场、情感、服饰、美颜、美食、养生、保健等等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精品佳作。

茶余饭后】主要刊发风趣的、搞笑的、调侃的、戏说的原创故事、段子,拒绝低俗、恶搞。

【投稿须知】所投稿件须是未在其他平台刊发过的原创精品,报刊发表过的优先选用。投稿时须将作品word文档、个人彩照和作者简介以邮箱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1097319301@qq.com)。投稿后请加微信:kangqiaolanzhou,以便沟通和兑付稿酬。

【付酬标准】作品80%的赞赏付给作者,20%的赞赏纳入《康桥笔谈》运行基金。自作品发表之日起第十天支付作者稿费。

《康桥笔谈》是您值得拥有的百花园,希望与您一路相伴!

《康桥笔谈公众号》《康桥笔谈头条号》(保护原创 感谢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庐山   名山   人文   太极   牯牛   笔谈   江西   草堂   太极拳   文人   中国   书院   桥梁   山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