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象”出土记

“黄河古象”出土记

文/康桥

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达3.4米的“黄河古象”,展出在甘肃省博物馆。由于出土于陇东黄土高原的黄河流域,被定名为“黄河古象”,属国宝级文物,是当今世界上已发现的古象化石中保存最完好、个头最庞大的古象化石。

1973年,“黄河古象”出土于甘肃省合水县马莲河中游的“豁口”,是在合水县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建造豁口水电站时被发现的。

发现当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加之受农工们“龙骨”之说的影响,在取样察看后,认为是“雌雄两条鲲龙交配死在一起而形成的化石”,结果闹出了笑话。当时正在附近作业的长庆油田地震队技术人员闻讯赶来,认定这是大象的门齿化石,并认为在大西北黄土高原上能发现这样的化石,是一个新奇而又十分重要的发现。

“黄河古象”出土记

合水县发现古象化石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上报甘肃省文化局、中国科学院后,专家组立即对实地进行了考察,其结论与油田技术人员的认定一致,并将这里定名为“早更新世早期73118化石点”,接着开始组织挖掘。

从1973年4月5日到5月17日,考古工作队与当地农民经过47天的归乡挖掘,终于在距塬面100多米深的土层中挖出了古象的完事化石。从头骨到脊椎骨、肩胛骨、盆骨、腿骨、趾骨等均完整无损,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象舌和象趾化石,也都保存过好。

古象化石运到北京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及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成了“黄河象研究小组”。他们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974年6月完成了对古象化石的研究论证,以及模型装架复原工作。研究小组指出,这头古象是地球上早已灭绝了的剑齿象化石,它生活在第四纪更新世早期,距今约250万年左右。这头古象为一头老年公象,年龄约为60岁,它大约是在前往河边饮水的时候被淤泥陷落下去,最后形成了化石。

“黄河古象”出土记

“黄河古象”的发现,不仅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可行的资料,而且对黄河流域,特别是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依据。中外专家认为,今日沟壑纵横的陇东黄土高原,在几百万年以前,是一片气候炎热、森林茂密、河流沼泽纵横的大草原,难以数计的各种古动物繁衍生息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但是,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凉,土状堆积物的沉积,才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如今,复原后的“黄河古象”化石,被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在兰州、上海、天津有复制品展出。它被国内外考古学家誉为“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更被合水县人民视为值得自豪的标志。

陇原大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是一块神圣的土地!它不仅适于古生物生长,而且孕育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让我们一同来探求它的历史奥秘和文化渊源吧。

【作者简介】康桥,男,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武术协会会员,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飞天》《视野》《家乡》《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黄河古象”出土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黄河   修武   黄土高原   黄河流域   永年   平凉   门齿   合水县   中国科学院   甘肃省   豁口   甘肃   化石   油田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