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了3个脑出血病人后的感悟:脑出血从发病过程上已经不能分辨

昨天的夜班,是笔者有史以来最忙的一个晚上,连续接诊3个脑出血患者。

笔者对脑出血类的脑血管病深恶痛疾,不是说这个病的严重程度大不大,也不是说治疗起来麻烦不麻烦,而是得了这个病带来的后果是持久性的、心力憔悴式的严重。

急救了3个脑出血病人后的感悟:脑出血从发病过程上已经不能分辨

【给大家简单的交代下这几位病人的情况,让列位看的更直观一些】

①张某花,女,73岁,英裕村民。浑身无力、精神萎靡1周,也没有恶心呕吐、也没有某一侧肢体活动障碍、没有意识障碍,来了一做CT,右侧额叶出血。

②张某敏,男,61岁,赤眉村民。早上起来发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1个小时。没有恶心呕吐、也没有意识障碍。

③刘某娟,女,79岁,鲁庄村民。发现意识不清5小时,轻度恶心,左侧肢体瘫痪。右侧基底节区出血10ml。

这三位病人最后都送进了ICU进行治疗,其中有一位出血量逐步增加做了急诊手术,一位身体状态太差进行了气管插管,危在旦夕。

急救了3个脑出血病人后的感悟:脑出血从发病过程上已经不能分辨


【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对比分析,有何异同?】

脑出血与脑梗死在临床发病上还是有所不同的,但随着临床的深入,这种发病特点已经逐渐变得模糊。参考第四版《急诊内科学》中对两种卒中类型的描述:

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头晕、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起病缓慢,常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病。除大面积脑梗死(尤其在脑干梗死时)伴有明显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外,全脑症状一般不明显,意识多清醒,血压正常或偏高,具体表现与梗死位置相关。

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50岁以上伴有高血压的患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寒冷或气温变化时较多,发病通常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活动、用力过度、咳嗽、排便等使血压升高而发病,也可安静时发病;多发生于体型肥胖、脸面潮红、颈短肩宽的患者。

急救了3个脑出血病人后的感悟:脑出血从发病过程上已经不能分辨


分析:

这三个脑出血的病历,都不是突然发病,而是在安静下发病更符合脑梗死的发病特点,而且他们也没有高血压病史,现场也没有发现高血压,也没有出血相关的意识障碍,这两点与脑出血常规表现不符合。只有最后一位老太太在搬动身体时有轻微的胃肠道症状,而其他两位没有相关性症状。

由此可见,脑出血与脑梗死单从发病和体征上已经无法辨别。

【脑出血真的是随着年龄增大才有的疾病吗?还有多少人是这样认为的?】

尽管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老年人更容易得脑血管病,但脑出血确实是与高血压的关系更密切。

脑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自身因素:我们从生下来开始,每个人自身携带的基因主导着血管的编码建造,血管的长度、厚度、结实程度、有无畸形、内皮功能的好坏,都已经定下来了。这种因素人为不可控制,这也意味着,就算看起来身体健康,也不能保证不得脑出血。

急救了3个脑出血病人后的感悟:脑出血从发病过程上已经不能分辨


急救了3个脑出血病人后的感悟:脑出血从发病过程上已经不能分辨


(二)、外界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抽烟、饮酒、熬夜、长期精神压力)等因素,会破坏血管的结构,使血管的抗压能力降低,更容易导致脑血管的破裂出血。

【为什么脑出血的位置总是在基底节区,且影响的是患者运动功能?】

脑出血的位置并不固定,只是常见于基底节区。因为基底结区的结构——豆纹动脉是一个直角动脉,直角没有缓冲,就会遭受到更直接的压力,也就更容易出血;

而我们的基底节区是锥体束向大脑皮层投射的必经之路,而锥体束分管的功能就是运动,锥体束受影响,就会影响运动功能,故而该位置病变运动功能就会受累。

急救了3个脑出血病人后的感悟:脑出血从发病过程上已经不能分辨


急救了3个脑出血病人后的感悟:脑出血从发病过程上已经不能分辨

【脑出血的治疗尽管有方案,但并不是每个脑出血的病人都可以安然无恙】

病人的预后好坏与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看出血部位和出血量。

常规治疗以静卧、止血、控制血压、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处理并发症为主;

而手术方案则是根据病情,具体情况具体来说。

一、开颅血肿清除术

这种手术的作用是把已经出的血清理出来,并尽量减少二次伤害。对于有脑室梗阻性脑积水的小脑出血患者更是应该尽快进行血肿清除手术。

二、微创手术

这种方案能减少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局部麻醉操作降低麻醉风险等优势,近年来出现了精准立体定向穿刺设备的应用、溶栓药物促进血肿液化引流、手术通道建立后局部药物应用、局部监测等。

急救了3个脑出血病人后的感悟:脑出血从发病过程上已经不能分辨


三、去骨瓣减压术

这种方案算是无奈之举,当其他选择既不可用也不可行时,采取半颅骨切除术为患者的脑子减减压力,减轻脑水肿,也是有好处的。

四、脑室引流、血块溶解术

这种方案较常用,虽然脑室插管可引流出脑室内的血液和脑脊液,但难以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脑室内血液引流缓慢,术后一般都要用溶栓药作为脑室引流的配合手段。


尽管脑出血的治疗看起来有好几种方案,但不得不说,再好的技术也不能让患者完好如初,故而,控制好高血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得此病,才是最好的治疗。

(完)

更多医学科普,欢迎关注齐大夫!

#健康科普排位赛##战疫必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脑出血   病人   脑室   锥体   血肿   基底   高血压   肢体   血管   血压   患者   障碍   手术   过程   功能   方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