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耳石症间歇期持续头蒙案例一则

#健康科普挑战赛#

中医治疗耳石症间歇期持续头蒙案例一则

头昏蒙沉重


中医治疗耳石症间歇期持续头蒙案例一则

诊脉辩证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可无症状,或有头晕。确诊为耳石症的患者,多数经 手法复位后即可快速缓解。但亦有少数患者虽头晕缓解,但持续存在头蒙昏沉(似头晕而又非头晕)。下面讲的这个患者就是这种情况,且已持续一年余。

田X凤,女,53岁。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

2020年,5.09日初诊。

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休息侧卧翻身时眩晕,眩晕呈天旋地转感,无意识障碍,持续约2分钟,眩晕时无耳内胀闷,耳鸣,体力下降。遂往当地人民医院就诊。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耳石症”,予以手法复位后眩晕未再发作。一年来随偶有发作,均经手法复位后缓解。但该患者自从第一次眩晕后,即感整日头昏蒙沉重感,多院耳鼻喉科及神经内科治疗后无明显缓解。为求治疗,来我院中医科就诊。

患者双侧耳廓及外耳道正常。核磁、CT(颅脑、内耳、中耳)未见明显异常;电测听提示听力在正常范围。眼震无明显阳性。其他医院均考虑为非典型性耳石症。

现症见:头昏蒙沉重,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失眠健忘,饮食差,二便可。舌淡胖,苔白润;脉沉弱。

按耳眩晕病诊治。辨为脾肾亏虚,浊阴上犯证。考该患者朴素脾气不足(平素饮食较差,且体态较胖,而肉松软),运化失司,日久脾虚及肾,肾气亦虚,终致脾肾两虚,脾气不足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肾气不足则气不达于耳,使脑府失清,耳窍失养,而见此症。

治疗如下:

针灸取穴:完骨,听宫,翳风,百会,四神聪,印堂,外关,阴陵泉,三阴交,太溪。主以补法。配合药棒穴位按摩及耳穴贴压(取心,脾,肝,肾,神门,内耳)。以调补脾肾,疏通经络,升清降浊,醒脑开窍。每日一次。

中药治以:补益脾肾,升清降浊。药用:人参,茯苓,白术,山药,杜仲,山茱萸,酸枣仁,合欢皮,葛根,升麻,蔓荆子,石菖蒲,路路通。五付,日一付。

2020年5.14日。患者述头昏蒙沉重、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较前好转,饮食稍好,睡眠一般。舌脉同前。中药效不更方,再予五付,其他治疗亦同前不变继续治疗。

2020年.5.19日。患者述头昏蒙明显缓解,无沉重感,精神转好,话语增多,语声较前高亢有力,饮食可,睡眠较前改善。舌淡胖,苔薄白。停止针灸等治疗,中药去山药,山茱萸,加熟地,灵芝。十付,日一付。嘱在家继续服药治疗,十日后复诊。

中医治疗耳石症间歇期持续头蒙案例一则

中医治疗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耳石   葛根   新郑   太溪   蔓荆子   山茱萸   内耳   山药   疲乏   头昏   针灸   头晕   患者   沉重   饮食   案例   间歇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