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4岁女性患者反复鼻塞、头痛30年不愈,什么情况?

前语:这是一个54岁的女性患者,来自河南省灵宝市。自述从30年前即感时有鼻塞、头痛,由于当时症状较轻,未予重视。自10年前症状持续加重,亦未规范诊疗,每当症状出现时即自行服用感冒药及止痛药,初时服用后尚可缓解,后渐渐在服用至最大用量甚至超剂量服用亦不能缓解症状。随后开始到医院诊疗,先后于灵宝,三门峡,洛阳,西安,郑州各地往返求诊。各院均诊断为:慢性鼻炎,多方治疗后症状如故。为治疗此病多方奔波治疗,心力交瘁,期间即有西安看病时遇到医托而被骗经历,也有在郑州某宇宙最大医院由鼻科诊断为慢性鼻炎,经治无效后转往眼科,眼科未检查出任何眼部异常,建议转往神经外科,神经外科诊察后转往神经内科,神经内科诊察后转往头颈外科,头颈外科又建议转回了鼻科,最终鼻科开了些药物让其回家用药休息的一番经历。患者最终于去年在三门峡市某医院行双下鼻甲消融手术治疗,问其手术后症状有无减轻或短期缓解,答曰没感觉到。期间也曾吃过中药,扎过针灸,说也没有明显效果。这,就棘手了,到底什么情况呢?

患者:段某青,女,54岁。河南省灵宝市人。2020年6月11日初诊。

主诉:反复鼻塞,头痛30年。

现病史:30年前时常感到鼻塞、头痛,由于当时症状较轻,未予重视。自10年前症状持续加重,亦未规范诊疗,每当症状出现时即自行服用感冒药及止痛药,初时服用后尚可缓解,后渐渐在服用至最大用量甚至超剂量服用亦不能缓解症状。随后开始到医院诊疗,先后于灵宝,三门峡,洛阳,西安,郑州各地往返求诊。各院均诊断为:慢性鼻炎,多方治疗后症状如故。为求诊疗前来我院。现症见:鼻塞,前额胀痛,头脑昏沉,(上午轻、下午重),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腰痛困重,面色暗,饮食一般,睡眠可,二便可,月经尚正常。

辅助检查:

一54岁女性患者反复鼻塞、头痛30年不愈,什么情况?

此患者所做鼻内窥镜检查

鼻内镜示: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来诊时自带CT,MRI 结果提示双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各窦腔未见明显炎性改变。

舌苔、脉象:舌暗红,苔白厚腻;脉沉弱而涩,两尺尤甚。

西医辨病:此患者症状持续多年,多年来也经过了多地各医院的多次诊疗,患者鼻塞,前额痛也符合慢性鼻炎症状,无论是鼻内窥镜还是CT、MRI,看着鼻腔通道还可以,鼻中隔和鼻甲并没有多么明显的堵塞鼻腔,也就说鼻中隔没达到需要手术矫正的标准,双下鼻甲也曾做过了一次消融手术,按理说不会那么的影响通气。头颈、眼、及神经内、外科相关各科室也都排除了各种其它相关疾病。思考来,思考去那就是难治性鼻炎了。

中医辨病、辩证:中医诊断为:鼻窒,头痛。考虑此患者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起居失常,寒湿侵袭鼻窍,鼻窍气道受阻,故见鼻塞。寒湿痹阻鼻窍,经络瘀滞,血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前额痛。邪犯日久,久病及肾,肾气更无以上达于鼻窍,加之寒湿鼻窍经脉痹阻日久,凝结成痰,痰瘀互结鼻窍、经脉,故见缠绵多年而难愈(所谓久病必虚必瘀)。四诊合参,当辩为:肾气亏虚,寒湿瘀滞鼻窍证。

治疗:以补益肾气,祛邪通窍,通络止痛为治法。老规矩继续施以我创的房氏针法及药棒穴位按摩,中药膏穴位贴敷,日一次,疏通鼻窍经络瘀结之痰瘀;再给予中药:金匮肾气丸加味。药用: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茯苓 泽泻 丹皮 桂枝 炮附子 白芷 露蜂房 炒王不留行 僵蚕 石菖蒲。五剂,日一剂。

结语:此患者鼻塞、头痛(前额痛)甚久,考虑久病必虚必瘀,及怪病皆因痰作祟所以治疗就以补肾气,散寒湿,祛痰瘀为主要临证思路,而达通窍止痛之目的。患者两日后即述鼻塞有所缓解,头痛(前额痛)减轻。继续治疗观察,后续随症调整治疗针灸手法及中药加减变化。#健康科普排位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灵宝   鼻甲   头痛   鼻中隔   患者   洛阳   头颈   前额   郑州   西安   鼻炎   外科   症状   年前   情况   医院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