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偏见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内经济数据没有起色,投资者就变得谨小慎微,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过度解读。有一段时期,上证综指连跌四天跌破2800点,投资者人心惶惶,害怕市场一蹶不振,股市出现大幅杀跌,毕竟少亏或者不亏才是根本。

这就是典型的过度反应偏差,投资经验越少、投资技能越差的人越容易出现这种状况:当突发事件出现时,会过度解读当下比较片面的信息,而忽视长期范围内的整体信息。实际上,这些外界因素被市场逐渐消化,超跌的市场会慢慢回到合理价值区间内。

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特别是对已经产生亏损的投资者来说,就更是痛苦不堪,毕竟投资者向来都厌恶风险。但这也正是投资者的偏见。

大多数投资者出现盈利时,加仓的意愿会非常强烈,而且几乎不怎么去考虑风险,或者说盈利的历史,驱动着他更愿意承担风险。一旦市场持续下跌,造成亏损,哪怕有迹象表明市场已经到了低位,也很少有人去补仓,此时,投资者心里满满的都是对继续下跌的恐惧,希望尽量规避一切风险。其实,市场永远有风险,不管是在上升期还是在下降期。

一般来说,市场持续下跌的时间越长,投资者越容易产生犹疑心理,如上面所说的2018年A股估值水平低到2016年熔断时的水平,便已经出现了低估值买入的时机,可那时候的市场几乎就是黎明前的黑夜,静悄悄的,很少有人敢于行动。

跌幅过大,或者市场已经进入熊市,使很多投资者都处于亏损状态,他们更偏向于认为:此时进入就容易买在半山腰。

谁都知道,任何一种资产投资,便宜就是硬道理,低位买入,相同的钱买到更多的份额,也就有更大的增长潜力。例如在3000点和在5000点时买入指数基金,等上涨到10000点时,其盈利是不同的,前者盈利233%,后者仅有100%。

可被市场折腾过的投资者也知道,熊市可能漫漫而长远。因此,很多投资者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更低的点位,但也会由于持续观望,没有买入,等牛市来临时,终于踏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谨小慎微   人心惶惶   熊市   范围内   风吹草动   半山腰   低位   犹疑   不振   偏见   投资者   水平   风险   心理   市场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