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身 | 道地药材(4)——方术 与“道地药材”

养身 | 道地药材(4)——方术 与“道地药材”

方术(方书)与道地药材

《汉书•楼护传》云:“护少随父为医长安,出入贵戚家,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长者咸爱之。”楼护所诵方术既与医经、本草并列,其专业又是行医,故不可能是方士求仙之术,而是医学理论、药物、方书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关于临证处方用药的著作。

以现存167部古代医药著作来统计,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893年,属于本草著作的仅1/5,大量的是临床经验集成,亦即方书。因此考证本草,研究我国传统药物学切不可脱离这个历史事实,眼睛只盯着《神农本草经》、《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等几十种本草著作。事实上,许多方书包含了极其重要的药名学、药材学、药效学等方面内容,忽略了就会产生片面性和局限性,严重影响完整准确地继承发扬宝贵遗产。有关历代本草对于道地药材的论述见于《中国道地药材》一书。本文就方书中有关道地药材的学术思想和论述,作一回顾,论证和强调从 方书这条途径去继承和研究道地药材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养身 | 道地药材(4)——方术 与“道地药材”

一、方书先于本草

(一)出土文物依据 迄今出土的医药文献,方书多于本草,已知最古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未见有公元前的实物,而《五十二病方》抄成的年代为公元前168年。其中涉及药物394种药名,有245种不见于《神农本草经》,充分说明方书是本草著作源泉这一道理。

(二)实例 红花“始载”《开宝本草》,但在《金匮要略》红蓝花酒中早已开始应用;川牛膝金毛狗脊在《理伤续断方》(公元846年)以来的方书中广泛应用,而药物学著录却晚了1千多年;抚芎最早见于公元1180年的《传信适用方》,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及,清宫御医广为应用,《本草纲目拾遗》才有较详细著录。类似的例子还可举出不少,充分说明中国医药学发展一直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规律,因而大多数方药疗效是经得起重复验证的。

(三)历代本草学家向来重视方书 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中广引仙方、俗(世)方、肘后方、范汪方、胡居士方,并亲自编成《补阙肘后百一方》、校注《经验方》;《新修本草》也博引《小品方》、《万毕方》、《范东阳方》、《类聚方》等。直至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的各种单、验方也有十几种。虽然这些方书或许在当时就鲜为人知,或许后来已佚,正是由于本草学家的努力才得以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中而流传于世。可见方书是药物学发展的重要源泉

养身 | 道地药材(4)——方术 与“道地药材”

二、方书论道地药材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首先按当时行政区划的“道”来归纳药材产地,特别强调“用药必依土地”的重要性。《理伤续断方》指岀:“凡所用药材,有外道者,有当土者”。《太平圣惠方》(公元992)论合和篇云:“凡合汤药,务在精专,甄别新陈,辩明州土,修制合度,分两无差.用得其宜,病无不愈。”“辩明州土”提高到影响疗效因素之一

方书对药材道地要求的含义是多方面的:

(一)产地 以川药(巴蜀药)为最多,如川续断还被植物学家采用为科名,金毛狗脊被采用为属名,川牛膝、川芎、茅苍术被采用为种名,其它如天台乌药、川巴戟、新会皮、宣木瓜、北柴胡、霍石斛、蕲艾等亦常见处方用名,后为本草或植物学采用。川巴戟是双重产地命名,可推想古代巴戟早有伪品岀现。

(二)形色 金钗石斛、片子姜黄、穿心巴戟、紫巴戟、黑狗脊、大红川椒、圆白半复、赤何首乌、九节菖蒲、锦纹大黄、肥梔子、肥玉竹、金线重楼、光明砂、丁头代赭石等。

(三)气味 龙脑薄荷、甜葶苈、苦葶苈、香白芷。

(四)质地大小 硬柴胡、软柴胡、盈尺皂角、鹅眼枳实、绵大戟、绵黄芪、油松节、滴乳香。

(五)广(洋)土 西洋参、广陈皮、广橘红、广木香、土当归、土牛膝、土艾叶。

(六)真伪优劣 真白花蛇、真阿魏、真绵黄芪、好艾叶、真川椒红、土沉香、上白茯苓等。

养身 | 道地药材(4)——方术 与“道地药材”

三、方书与资源开发利用

方书历代临床医家实践经验的总结,他们在临床上使用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十分丰富。本草学家限于历代条件,往往遗漏了一些用之有效的药物,即便疗效尚不确切,但毕竟是民族药物学(Ethno pharmalology)的一部分,至少是为我们提供了开发利用的线索,其价值不逊于当代资源考察和采风者在民间的见闻录,例如《食疗本草》用豺皮、水苏和雍菜;《太平圣惠方》用枳白皮、楸白皮、椿白皮、龙葵根;《小儿药症直诀》用兰香叶;《圣济总录》用芫花根白皮、桃白皮、茱萸根皮;《小儿卫生总微论》用木兰皮、草果子;《急救仙方》用剪刀草,左缠藤、山矶叶;《医学纲目》用蓝叶、辛夷叶等均不见于本草文献。

运用本草考证的方法和临床药学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或恢复一些有效草药或草药的新药用部位。此外,保存在医案中处方用名,往往具有地域特色或民族特点,通常未能刊行,但亦具方书共性,同样是草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源泉之一。

总之,历代医家临床处方用药中出现频率高者即表明某药的疗效为不同时代众多医家所验证。在开发利用时命中率就很高,这比西方现代药物筛选途径要经济得多,有效得多。同时,在广度上,出现频率虽低,但品种特殊,来源于特殊地产的药材,也往往具特殊疗效,例如李时珍发现南人军中的刀枪伤药三七,便成为现代很名贵的中药,基于这种认识,作者在八十年代开发《万方中药信息系统》软件,将《内经》十二方以来的常用方剂按编订程序输入,可检索药物品种出现频率,可统计历代医家用药涉及的品种,可查药对及配伍各药同时岀现的方剂,可为新药开发咨询服务,将方书的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方术   药材   本草纲目   本草   续断   道地   药物学   医家   柴胡   养身   神农   处方   疗效   历代   药物   著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