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旺,有活力;阴血足,气质佳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遇见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活泼开朗爱动,有些人充满内涵喜静。其实明白中医的都知道,这是人体阴阳变动的缘故,包括医界所谓争论的一些滋阴派和扶阳派,主要也是源于其代表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且每个人思想各有差异,那么对正常人的理解也就不太一样,比如朱丹溪接受的是朱熹教育,认为的正常人应该沉稳含蓄,行无过激,心不乱想,这看丹溪老人的画像就可窥之一二了。所以一旦肾中有伏火,就应该用知母,黄柏给平下去,以免暗耗肾阴。


阳气旺,有活力;阴血足,气质佳


而张景岳推崇的是补阳学说(注意补阳不是极端的火神),大家都知道张景岳是在战场上历练出来的,人比较热情奔放,早期那可是充满了报效祖国的无限可能,所以他认为正常的人应该是热情洒脱,充满生机,阴精充足了,阳气也要动起来才行。那么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学术观点,为何都能治得好病呢?


朱丹溪是一代医宗,传说他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当时的人称之为“朱一贴”、“朱半仙”。而张景岳也不差,是被誉为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不同的学术思想,甚至是相互攻击的不同派系,都能治的好病,究其最终原因啊,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洞悉阴阳的高手,就如同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很多技术差,基础不扎实的医生在遇到那些疑难杂症时,早就迷路了,而他们宗师级别的人物却能够在各自的位置上找准方向,并迅速到达,治好疾病。


阳气旺,有活力;阴血足,气质佳


要知道人的正常状态是一个范围,阴阳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非是一个固定值,生病的人是远远大于或远远小于这个参数的,所以厉害的中医都能将之调配正常,只是滋阴派有人将他阴调多些,温阳派将之阳调多些,阴重沉稳,阳重洒脱,但这都不是一个疾病的状态,都是正常人而已。所以世界上就出现了各式各样,不同性格的人,有驰骋战场的大将军,就有以文治国的小书生,有善歌善舞的演唱家,就有潜心佛道的修行人…人不同,那么对于正常人的理解也就随之不同了。做医生对这方面尤为擅长,因为每日在门诊上也能看到很多各式各样的病人,只有了解了人的正常状态,才能区别出来病态,只有不断的分析阴阳的消长变化,才能知道如何去调动气血,帮助人体调整。


那么我们说,人的阳气充盛了,人就会非常活泼爱动,这可不是那些经常喝酒,泡些人参,鹿茸,淫羊藿,自诩为暖肾壮阳,却面现浮红的无根虚阳之人; 同理,人的阴血补足了,整个人才会散发光彩,当然这也绝不是化妆刻意改变的效果,而是自内而外,通透富足的自然美。


阳气旺,有活力;阴血足,气质佳


气质是怎么培养起来的?有人说要少一分与人争斗的戾气,多一分心存百善的爱心,或是利益他人,栽花种竹,古琴妙音等,所有的这些都是养心,养心多静,其实养的就是阴血,这样的人不看气质,而气质无处不在。所以有很多修行,练瑜伽,习静坐之人,从内心深处就能感觉出有种宁和,恬淡的气质,像一泓清泉一样,祥和的外貌下有一颗平静而柔和的内心…


所以人离不开阳气,大地因为有阳光而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人体有阳气则脏腑俱兴,百病渐消。所以你看,小孩子纯阳之体,生长快,一天一个样,平日也都是精力充沛,怎么跑,怎么玩,也不觉得累,小孩生病了,往往输点寒性的抗生素也就好了,阳气足,必定有资本去愈合疾病,所以给小孩治病也很简单,实多而虚少。当然也不乏天天输液,把孩子阳气伤了的,可以参见白血病患儿。


阳气旺,有活力;阴血足,气质佳


老年人,差不多都是阳气不够用了,仲景少阴篇言少阴病的人,是脉微细,但欲寐也。脉微细肯定是人体气血不足的指征了,但欲寐则是阳气不足,所以人到老了,要么是脏腑失调,气机紊乱的睡不着了;要么就是阳气不足,整日的昏昏欲睡。


而将死之人,阴气则尤重。所以你看那些命数将尽的老人,往往会出现有头发蓬松、大肉尽去、吃饭狼吞虎咽,脉象也是紊乱的,没有了生气。还有就是会经常说胡话,头脑不清醒,说见到旁边有逝去的老伴过来接引,这都是阴气重的缘故。


说了这些,那么人体的阳气和阴精要怎么补呢?补阳,可不是喝壮阳酒那么简单的。补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就是说阳性速,我们稍微用点人参、附子、肉桂、淫羊藿就可以把火点起来,而阴性缓,如果熟地不重用,时间不久的话,是很难把失去的阴精给补回来的,因为阳气无形而精血有形,具体用药可以参考仲景创八味肾气丸和景岳创制右归丸之方意。


阳气旺,有活力;阴血足,气质佳


当然,补阴精,升阳气,我们不仅仅要用药,更是要注重生活中的调养,比如熬夜,夫妻生活过多都是需要注意的,不能说是补一分,漏十分,那永远都是个无底洞。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自创30分钟的阴阳调补功,包括动静两大法门,其基本动作如下: 首先跏趺盘坐,引气归元3次,静坐20分钟后,再鸣天鼓10次,揉耳朵逆顺各15次,上下扣齿26下,若有华池之水,必须要频频吞咽,徐徐流入肾中,以真水补真阴,以静治于无形。然后摩腹逆顺各36次,保健脾胃,将手搓热后,以两掌搓命门穴36下,共计三次。然后以两拳敲击上翻的脚心涌泉穴,以求心肾相会,完毕后再引气归元3次,退跏趺坐。前后共计是30分钟,运此功者,当使心尘拂落,热流全身,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时间呢,最好是固定于每日自己的空闲时间段,可以是上午阴精发动之时,也可以是夜间阳气内潜之时,皆可,此外还需要摒弃一切电子设备干扰的力量,排除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杂念,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则必是身心无疾,眼愈明,而行愈健也。最后再以自创的小诗一首,作为结尾吧:


人生诸事福浸,

病后方知难寻,

邪淫入口须禁,

莫待事后人昏。

时常静坐气运,

清心寡欲床分。

常念佛号道训,

身下种有乾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阳气   黄柏   微细   脏腑   阴气   养心   滋阴   医术   气血   正常人   阴阳   气质   活力   状态   人体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