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之后要养阳,是否应该远离冷饮冰棒?答案出乎你的预料

导读:夏季入伏之后,很多养生专家说要远离冷饮冰棒这些寒凉之物,并且建议“冬病夏治、以养阳气”,但有些专家却建议夏季适当使用些寒凉之物,以降暑气。两种不同的观点,究竟谁对谁错?我们不妨来判断一下。


入伏之后要养阳,是否应该远离冷饮冰棒?答案出乎你的预料

炎炎三伏天 凉气沁心田

三伏天的由来,和人体脏器有什么关系?

中国传统历法认为,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便开始进入三伏天,分别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共计30-40天,时间大概相当于阳历的7月中旬到八月上旬。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为炎热的时节,我们应该注意避之,这也是“伏”的意思之一。

传统中医学,根据人与自然界相互适应及一致性的观察结果,把一年分为六个时间段,一个时间段两个月,对应自然界的风-热-暑-湿-燥-寒,并对应人体的肝、肾、心、脾、心包、肺六个脏器体系。其中的三伏天,在六气湿的范围,对应了人体的太阴脾系统,所以又被称为湿主长夏。

入伏之后要养阳,是否应该远离冷饮冰棒?答案出乎你的预料

六气 脏腑 时间 对应图

从六气脏腑时间对应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七月为核心”的三伏天,属于人体太阴脾系统所主的时间,对应了自然界六气中的湿气。

三伏天对应太阴脾系统,为什么会有暑湿、湿温的说法?

入伏之后要养阳,是否应该远离冷饮冰棒?答案出乎你的预料

人体脏腑关系图

从这张人体脏腑关系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阴体系实际上包括了脾脏和小肠两个脏腑,其中脾脏和胃相表里,小肠和心相表里,而胃为温燥、心归暑湿,所以三伏天的太阴脾湿,又被称为暑湿、湿温。

脾 +小肠  =湿
脾 +胃    =湿温(燥)
小肠+心   =暑湿

所以,三伏天以脾脏、小肠为核心脏器,并涉及到了心脏、胃系统。故三伏夏季,容易出现消化系统问题,并可能出现暑热伤心、湿温伤津液的疾病情形。

@头条号@周医生v深度解中医

三伏天,冬病夏治养阳气、适当凉爽降暑气,究竟该如何选择?

第一,三伏天以脾脏为核心,以湿为中心,我们要避免长期处于潮湿之地,同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祛湿气的食材,如薏米、赤小豆等煮粥服,以养脾脏。

第二,三伏天以小肠为第二主宰,小肠实为人体太阳之经,本性为热,故需以阳气补之,如冬病夏治三伏贴,或者“冬吃萝卜夏吃姜”。

第三,少阳暑湿心系统,容易受到三伏天的影响,所以可以在夏季,适当用一些祛暑热之品,如绿豆粥、百合莲子粥等。

第四,阳明胃燥系统,也是容易受到三伏天的影响,故而胃热之朋友,可以适当用一些冷饮冰棒,以去燥气,包括凉的酸梅汤,也可以。

所以,我们夏季该如何养生,是远离冷饮还是接近冷饮,要看我们本身的身体素质状态如何?或者说我们的脏腑功能偏性如何?从而决定我们如何养生。

三伏天,正确的养生观,应该是什么?因人而异!

对于脾病、免疫力不好的朋友,尽量要远离湿气过重的环境;

对于小肠阳虚病,则要避免冷饮及吹空调,同时进行冬病夏治三伏贴;

对于心火重的朋友,则要注意避暑,避免在高温下作业;

对于胃中燥热的朋友,可以适当饮凉,但不可过快过多。


三伏天养生,究竟是远离冷饮冰棒,还是接近冷饮冰棒,你有自己的答案了吗?这里也要郑重提醒,饮凉对部分朋友有益,但是却不可过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冰棒   冷饮   伏贴   脾脏   伏天   太阴   脏腑   阳气   脏器   小肠   湿气   预料   夏季   人体   答案   朋友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