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和百首方剂(上)

一、山楂、神曲、麦芽:
共性为消食化积;
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二、泽泻、泽兰、泽漆:

共性为利水;
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

共性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差异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茯神主专供安神、其他作用弱。

四、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共性为温补肾阳;
差异为鹿角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并有活血散瘀消肿功能,鹿角胶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鹿角霜主收敛止血、还可治疮疡久不愈合的功能。

五、生首乌、制首乌、首乌藤:
共性为补血;
差异为生首乌主润肠通便、解毒、截疟、补血弱,制首乌主补益精血、固照用乌发,首乌藤主养心安神、且具祛风通络的作用。

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共性为清热解毒、凉血功能;
差异为大青叶主消斑,板蓝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泻火。

七、附子、肉桂、干姜:
共性为散寒止痛、治脾胃虚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
差异为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下温肾阳、中温脾阳,肉桂主补火助阳、并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干姜主回阳、且温肺化痰。

八、乳香、没药:
共性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差异为乳香主兼行气,没药主偏于散瘀。

九、龙骨、牡蛎:
共性为平肝清潜阳、固涩收敛;
差异为龙骨主镇惊,牡蛎主软坚散结。

十、黄芩、黄连、黄柏:
共性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差异为黄芩主清上现热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安胎,黄连主清中焦相火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湿热痢疾,黄柏主清下相火为主、退虚热、止带、治湿疹、湿疮。

十一、龟板、鳖甲:
共性为滋阴潜阳、退虚热;
差异为龟板主固经止血、益肾健骨、养心补心,鳖甲主软坚散结。

十二、川贝、浙贝:
共性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差异为川贝主清肺止咳、虚劳久咳、化痰散结,浙贝主开郁散结见常、还用于外咸风热、痰热咳喘、痰火热毒壅结。

十三、三棱、文术:
共性为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主偏入血分、破血之功做强于文术,文术主偏入气分、破气之功优于三棱。

十四、麦芽、谷芽:
共性为消食化积;
差异为麦芽主回乳消胀、还有疏肝的作用、用于肝胃不和纳呆最佳,谷芽主消食作用咬麦芽缓、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十五、草豆蔻、白豆蔻:
共性为温中、行气、止呕;
草豆蔻主化湿、常配藿香之类,白豆蔻主燥湿、常配白术之类。

十六、红花、藏红花:
共性为活血通经;
差异为红花主祛瘀止痛,藏红花主凉血止痛、可治温病热入营血引起的斑疹暗紫。

十七、大蓟、小蓟:共性为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差异为大蓟主还具有降压利提退黄的作用,小蓟功似大蓟而力弱、且有利尿的作用、善治血淋尿血。

十八、天冬、麦冬:
共性为养阴润肺、清火生津;
差异为天冬主清心火、益胃除烦,麦冬主清相火、还治肠燥便秘。

十九、黄连、胡黄连:
共性为清湿热;
黄连主泻火解毒、即清实热,胡黄连主清虚热、除疳热。

二十、柴胡、银柴胡:
共性为退热;
差异为柴胡主外咸发热、且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清胆截疟之功,银柴胡主退虚热或疳积发热。

二十一、槐花、槐角:
共性为凉血、清肝明目;
差异为槐花主止血力强、清热力弱,槐角主止血力弱、清热力强、且能润肠。

二十二、汉防己、木防己:
共性为祛风湿、痹痛、利水、治风湿、脚气、水肿、腹水;
差异为汉防己主利水消肿作用强,木防己主祛风湿、止痹痛。

二十三、神曲、健曲: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健曲主理气、化湿、解表、用于食积不化、暑湿吐泻、或兼有风寒表证者用之最宜。

二十四、生地、熟地:
共性为补阴;
差异为生地主生津润燥、清热凉血,熟地主补血、益精填髓。

二十五、桑螵蛸、海螵蛸:
共性为固精;
差异为桑螵蛸主益气养肝缩尿、以补肾为主,海螵蛸主止血止带、制酸、治湿疮、以收敛为主。

二十六、枳实、枳壳:
共性为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差异为枳实主破气作用强,枳壳与枳实作用相似、但作用较缓。

二十七、羌活、独活:
共性为解表、祛风湿、止痛、治头痛、风湿;
差异为羌活主治上半身不遂、风湿痹痛、并治后头痛佳,独活主解表之力不及羌活、风湿病痛以下半身为主,并治少阴头痛。

二十八、半枝莲、半边莲:
共性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均治大腹水肿;
差异为半枝莲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半边莲主还兼有散瘀止血的作用。

二十九、木香、青木香:
共性为行气、止痛;
差异为木香主调中、治脾胃气滞、大肠气滞和肝胆气滞,青木香主解毒消肿、清热祛湿、治肝胃气滞、痈疮疗毒、皮肤湿疮。

三十、藿香、佩兰:
共性为化湿解暑;
差异为藿香主发散表邪、止呕力强、偏主外咸暑湿恶心呕吐,佩兰主化湿醒脾作用强、湿热内阻。

三十一、车前子、车前草:
共性为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差异为车前子主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车前子主要兼有清热解毒、止血作用。

三十二、山豆根、北豆根:
共性为清热解毒;
差异为山豆根主利咽消肿作用,北豆根主具有祛风止痹、疗痹痛之力。

三十三、青皮、陈皮:
共性为理气;
差异为青皮主破气、尚有疏肝、消积、化滞作用,陈皮主不景气尚有健脾、燥湿化痰作用。

三十四、赤石脂、禹余粮:
共性为涩肠止泻、收敛止血;
差异为赤石脂主敛疮生肌作用,禹余粮主止带功能。

三十五、罂粟花、诃子:
共性为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罂粟花主止痛,诃子主利咽开音。

三十六、菊花、野菊花:
共性为清热解毒;
差异为菊花尚有发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野菊花主清热解毒。

三十七、地肤子、蛇床子:
共性为止痒、除湿作用;
差异为地肤子主利湿、尚有清扫作用,蛇床子主燥湿、尚有祛风杀虫、温肾壮阳作用。

三十八、五味子、五倍子:
共性为敛肺、敛汗、涩肠止泻、固精;
差异为五味子性温、滋肾生津、宁心安神,五倍子性寒、清火敛疮、止血。

三十九、潼蒺藜、蒺藜:
共性为明目;
差异为潼蒺藜主补肾固精、养肝,蒺藜主祛风止痒、平肝疏肝。

四十、黑附子、白附子:
共性为止痛;
差异为黑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白附子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止痛。

四十一、石决明、草决明:
共性为清肝明目;
差异为石决明主平肝潜阳,草决明主润肠通便。

四十二、枣仁、柏子仁:
共性为养心安神;
差异为枣仁主益肝敛汗,柏子仁主润肠通便。

四十三、杜仲、续断:
共性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差异为杜仲主补肾力强、可治阳痿、尿频、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胎漏下血,续断主兼行血脉疗痹痛、续筋骨、疗金疮、不但治胎漏下血、还可用于其他的出血。

四十四、苍术、白术:
共性为燥湿、健脾、治湿阻中焦、运化失司出现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便溏、倦怠无力;
差异为苍术主发汗、祛风湿、可治关节炎、风湿引起的肢体酸痛和夜盲症,白术主要兼补气、利水固表止汗、安胎、偏治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

四十五、南沙参、北沙参:
共性为养阴清肺;
差异为南沙参益气祛痰,北沙参为益胃生津;总之北沙参治气阴双虚、祛痰,北沙参治肺胃阴虚为主。

四十六、淮牛膝、川牛膝:
共性为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活血通络、利水通淋;
差异为淮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偏于活血化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车前子   大蓟   燥湿   差异   牛膝   蒺藜   附子   柴胡   鹿角   茯苓   方剂   清热解毒   黄连   湿热   麦芽   功效   中药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