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水肿医案

女,38岁,农民。2月1日初诊:面部及下肢水肿二年余,时发时消,时轻时重。常因劳累,郁怒及经期前症状加重。眼及四肢发胀,胸胁不舒,腹部胀满,白带多。曾在某院门诊及当地医院多次就诊,用过青霉素、双氢克尿噻及中药参苓白术散、五皮饮等药。用药后,水肿虽可消退, 然其他症状未见减轻。诊见:面部及下肢水肿,按之没指,双侧乳房及腹部膨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余症同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X线胸透、血浆蛋白定量、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特发性水肿。

中医诊断:水肿。

证属肝郁脾虚。

治宜疏肝解郁,健脾止带,利水消肿。方用逍遥散加味。

处方:当归、白芍、枳壳各10克,炒柴胡8克,薄荷3克,淮山药20克,茯苓、芡实、白术各15克,白茅根30克,香附、泽泻各12克,甘草6克,生姜三片。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药6剂,水肿消退、症状好转。守上方去泽泻再服六剂,症状基本消失。续服五剂,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杏林迷悟】体会: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调和肝脾的常用方剂,由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等八味药组成。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临床上随证加减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而用于水肿病报导较少见。余三年来在临床上应用逍遥散治疗特发性水肿50余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特发性水肿是西医病名,属祖国医学水肿病范畴。由于个体差异,临床表现也不一致,本病又多见于女性,特别是肥胖之人。临床特征以水肿为主要症状,水肿往往呈周期性演进。在发作期间晨起面部、尤其是眼睑可有水肿,活动后下肢、躯体逐渐水肿,下午则更加重,水肿的周期性变化可与月经无关,也可以在经前期加重。浮肿的性质可为凹陷性或胀满感,往往同时有腹胀、目胀、两胁不舒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水盐代谢紊乱综合征。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应责之于肝脾。因肝主疏泄,疏泄正常,则气机畅行,水液随之升降上下,人得安宁;反之则气机郁结,水液因之涉留,而致水肿。故日: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脾主运化,职司升清降浊,主肌肉四肢,输布水谷精微,如脾虚不能制水,水聚停留必致水肿。

综观本病,多属肝郁脾虚,故余以逍遥散基本方,临床随证加减,茅根、泽泻等利尿药必用。如腹胀便溏纳差,加砂仁、淮山药,麦芽;如白带多,加玉米须、芡实;如腰痛,加杜仲、枸杞子、破故纸;如肝郁化火而致眩晕,则加天麻、珍珠母、山栀子,气滞甚者,加佛手、香附子、枳壳。

以上仅是余个人体会与经验,不当之 处,恳请同道指正,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加味   水肿   水肿病   枳壳   泽泻   芡实   白芍   白术   柴胡   茯苓   当归   下肢   甘草   症状   逍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