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根据事件描述,来自云南昭通一家五口(一对夫妻,三个孩子),由父亲毛治高开车到昆明耐克店挑选服饰。但在挑款式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店员态度明显不耐烦。最后甚至是,在小儿子挑好商品后,店员直接抢过放回架上。而孩子母亲心疼之下,上前和店员理论。随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孩子母亲身受轻伤。而大女儿原本已挑好商品,看这情形也决定不买了。父亲毛治高说,可能当天急于出门没有更换做事时的衣服,衣服是地摊买的廉价服饰。然后因此受到歧视。事件的最后是报警处理,并向耐克投诉,但至今耐克并没有给予相应说法。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耐克事件的发生引发舆论,部分网友义愤填膺说要扺制耐克。其实在国内会发生这样的事并不偶然,特别是在地区发展落差比较大的地方。而传统中国的父母总想给予孩子“最好”的,洋品牌的“最好”是知名度、品牌影响力、营推等,让商品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大众认可度。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毫无疑问,耐克的品牌影响力、大众认可度和“最好”,是让很多人,无论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都更愿意接受的主因。就好比其他洋品牌,如苹果手机、阿迪达斯等等,哪怕民族情绪、不良事件影响和产品缺陷,他们也依然是很多国人的首选。这种选择在发达地区是一种标配和习惯的消费观念,在落后地区则成一种时尚和高端的像征(甚至是炫富的工具)。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这种植入式的品牌印象,使得很多洋品牌在中国虽备受争议和指责,但在中国人“7秒钟”记忆下,洋品牌们大多依然老神在在的发展着。为何中国人离不开他们?为何从大到汽车,小到鞋子,中国人往往更高看洋品牌?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其实根源问题不是中国人爱慕虚荣,崇洋媚外,诚然,国产品牌在很多方面和洋品牌还有差距,但在一些领域和产品上,国产品牌已达到,甚至超过洋品牌。之所以洋品牌更容易被人接受,是因为这些洋品牌在进入中国时,他们宣传的不仅仅是产品,他们还宣传文化,宣传生活理念,宣传风尚,使人们慢慢的,潜移默化的接受这些洋品牌所推广的理念。于是,大家对他们的产品会第一时间接受,并以此为标准去“审核”国产品牌。如国产品牌没达到或不符人们已接受的洋品牌相关理念,大家会第一时间去放大审视质疑,这才是为什么部分国产品牌明明已达到甚至超过进口品牌,却在形象上还是被放在中低端产品的主因。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耐克店歧视事件有感:网传云南9岁男孩在店消费受歧视,商品被抢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昭通   事件   商品   主因   大众   云南   店员   中国   国产品牌   洋品牌   父亲   理念   男孩   中国人   发生   孩子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