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人,不交浅言深,不以貌取人

在现代社会,情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的一种必要的智慧。

说起情商,我们总是会想到这样一句话: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虽然情商不仅仅包括语言表达,但口才能力的高低,考验的就是情商的高低。

小孩子的口无遮拦,通常会被认为是“童言无忌”。在成年人的的世界里,能不能“好好说话”,却是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

只有学会主宰自己的情绪,掌握必要的沟通会话技巧,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去适应当前的生存环境。

会说话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跟他人自信地交流。无论面对老板、同事还是朋友,他们都如鱼得水,毫无恐惧感。

毫无疑问,会说话的人在生活中更受欢迎,幸福指数更高,在职场中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然而,任何本领的获得,都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如果你也正在寻觅一个语言导师来帮助自己提高说话的水平,就一定不要错过日本著名沟通专家斋藤孝的新作《高情商表达》。

情商高的人,不交浅言深,不以貌取人

时任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的斋滕孝,他的多部作品累计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风靡亚洲的话术达人。本书通过各种真实场景的展现,生动地教会你如何解决沟通中的低情商问题,增强说话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你的人际交往水平。

你希望与不同的人都能聊到嗨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在作者的指引之下,一起去领略语言的魅力吧。


肯定的语言是对他人最大的善意


无论是开会、上课还是聊天,现场气氛都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谈话的氛围变得积极而轻松呢?


作者告诉我们,当你想表达意见时,请首先使用肯定的词汇。给对方带来一种安心感,是有效提升谈话质量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很受年轻人欢迎,因为他从来不做高高在上的训导者,而是把他们当作朋友来相处。


有一天,一名学生来向陶行知告状,说有两位同学在谈恋爱,简直是把恋爱当饭吃。


陶行知却说道:“这很好,我完全赞同。人每天吃三顿饭,总共不过一个多小时。假如真能把恋爱当饭吃,每天只花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获得力量,这岂不是很好?我就怕你们不把恋爱当饭吃,而是把它当成生活的全部啊!”


陶先生并没有直接批评那对恋人,而是通过肯定的语言,提醒年轻人要把恋爱看作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他的话既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又很容易使人接受。


换一种表达方式,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就好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无论学生给出了怎样的答案,最好都不要一口否决,先接受所有的想法,给学生一种安心感。


当这种感觉在所有学生之间传递,课堂发言也会变得更加踊跃,氛围也变得热烈起来。


家人费尽心思做了一顿晚餐,即使你觉得味道很一般,也请先试着找出可取之处,例如“闻着可真香啊”、“看着真有食欲”之类鼓励的话语,让大家在开心氛围中度过晚餐时光。


任何人都渴望被尊重和认可,肯定的语言就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博得最好的沟通效果,为双方愉快交流打下良好基础,传递给对方的,是温暖和善意。


烟灰缸想说,在会话中,你脱口而出的每一句话,都是思考习惯的真实反应。


学会高情商表达,我们要养成肯定别人的思维方式,多从对方感受出发,才能在接下来的会话中,享受“你一言,我一语”的愉快氛围,聊出更多的收获,也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情商高的人,不交浅言深,不以貌取人


长话短说是聊天者的自我修养


在中文里,我们常常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来形容话很多的人。但在人际交往中,说话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对方谈兴正浓,拉着你说个不停,但你的内心却早已叫苦不迭,恨不能立刻逃离此地。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年代,一般人集中三分钟的注意力就开始吃力,坚持十五分钟算是很厉害的了。


因此,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说话之前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重点,并分清使用场合。


无论是谈话,还是会议中,冗长而啰嗦的话语都令人厌恶,都是对别人时间精力的极大浪费。


如果是会议中简短的发言,那么最好在3分钟左右结束。如果你已经用上了“总之”这样的总结性词语,那么之后的发言不要超过15秒。


蔡康永提到曾经和搭档主持一场电视圈的颁奖典礼。当时的某位首长要求上台致辞,主办方担心致辞冗长,于是蔡康永便拜托搭档用半开玩笑的方式当众提醒这位首长,讲话不要超过三分钟。


搭档不负所托,首长也很有风度配合了当时的气氛,简洁地讲了几句话,不到一分钟就结束了发言。


不东拉西扯地浪费时间,把舞台交给接受荣耀的人,是对专业人员的尊重,也是高情商的重要体现。


减少那些没用的开场白,在对方丧失兴趣之前,直接切入主题才是让会话顺利进行的方法。


烟灰缸也觉得,当别人评价你说话有趣的时候,那一定是你在讲话时抓住了重点,而绝不可能因为那令人昏昏欲睡的废话。


如果不想让自己长篇大论了半天,到头来却遭人厌烦,那就先在脑海中把想法整理好,再简明并郑重的告知对方。


无论是与人谈话还是会议发言,始终问自己,你最想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这种高效的思维习惯,一定要逼自己养成。


情商高的人,不交浅言深,不以貌取人


具体走心的回应,是聊天的核心


在聊天的时候,我们当然希望对方能够及时回应自己。但仅仅简单地回应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过犹不及。


作者在书中提到,他曾在酒吧里见到一个顾客和酒保在聊天,看上去酒保好像饶有兴趣地在听对方说话,但仔细一听,才发现酒保一直不停重复“原来如此”这几个字,作为对顾客的回应。


一味以“嗯嗯”、“”是吗“来回应对方,是一种不走心的敷衍。


表面上在认真听,实际完全没有进一步交流的想法,永远无法令谈话升温。于是,口若悬河的顾客最后也慢慢沉默了下来,聊天就此终结。


在相亲综艺节目《你好,另一半》中,同为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王珺和张诗情在一家狗咖见面了。


在整个过程中,王珺都表现得很被动,很少与张诗情对视,每次的话题都是张诗情发起,他就像面试一样的回答问题,也不主动将聊天继续深入,全程几乎都在以逗狗为主。


金星在屏幕前看着这一切,急得说:“这是个宠物节目吗?这么不会说话,看来我应该到中国的大学开堂课,教人怎么谈恋爱了。”


这次相亲不用说以失败告终了,他们再也没见过面。


任何人际交往,都是以会话为中心来发展彼此的关系。如果在初次见面时就不能顺利交流,双方的关系自然不会有进一步发展。


高情商的聊天者,会在对方发起话题后,作出具体的回应。


比如当对方说起某个明星的话题,你可以说:“你说的这个明星,我上次还在综艺节目上看到他了!”如果对方也恰巧看过,会话热情自然就高涨了。


面对久未相见之人,不经意间谈起过往的具体某件事,或对方曾经说过的话,往往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良方。


当我们赞美别人时,将焦点放到细节上进行夸赞,则更容易打动对方。


烟灰缸认为,要让谈话继续进行下去,对于正在聊的话题和面前这个与你谈话的人,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兴趣,而不是一种应付。


你在聊天中表现出的敷衍或专注,别人都能感受得到。所有语言技巧的背后,都源自于内心的真诚。


就像美国社交大师基思•法拉奇在《别独自用餐》中说的那样:我们可以坦率地展示真实的自我,哪怕是一小部分,让对方看到我们的真性情,并为自己创造深入交流的机会。我们可以选择这样做。


情商高的人,不交浅言深,不以貌取人


用高情商化解难言之事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你讨厌的人想请你帮他做事,被极力劝说去参加不感兴趣的饭局等等。


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的场合,尽管心中早已提出抗议,但拒绝的话总是难以启齿。


无论对方提出什么要求,生硬地拒绝肯定是最不妥的方式。高情商的人既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能机敏地拒绝对方。


作者建议,当我们委婉拒绝时,可以用“这次”和“有点”这两个词语,给难言之语穿上柔软的外衣。


比如,实在不想接受邀请时,我们可以说:“今天家里的确有点事,这次真的来不了,我们下次再约好吗?”


这次不行,也就是在暗示还有下一次的可能。而使用“有点”这个词,会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也给对方留下轻松的印象。


假如你正忙得焦头烂额,别人还要请你帮他做事,你可以把责任尽量推到自己身上,说:“你看我,实在够拖延的,今天就要交的稿子到现在也没写完,真是自顾不睱,帮不了你啦。”


将责任归咎于自己,既达到了拒绝的目的,也给了对方台阶下,是一举两得之事。


有时候,我们需要彻底地拒绝别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台湾的知名相声演员冯翊纲,同时也在大学教课。


因为学生经常起哄,让他讲段子,因此,冯翊纲每学期第一堂课开始之前,总要介绍一下他的原则:老师我是讲相声的,所以上课时我绝不讲笑话,因为我一说,你们就得给钱。


面对左右为难的境地,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在尊重自己专业的同时,又得到了别人的理解。


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也考验着一个人的基本社交礼仪。


用相对温和柔软的方式待人接物,说话做事留有余地,是成年人最理想的相处方式。


尽可能轻松得体地说出你要说的话,不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负担,那么,难言之事也能做到脱口而出。


情商高的人,不交浅言深,不以貌取人


从改变思维开始,实现高情商表达


你在很久以后还能想起来的会话,一定是那种让你忘记时间并持续了很久的会话。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意识本质上是流动的。” 所谓意识流,就是在聊天过程中酝酿出来的谈话氛围。


和其他人一起感受相同的意识流是一种非常愉快的经历。比如情侣一起看电影,几个人一起讨论感兴趣的话题等等,在情感的共鸣中,迅速增进彼此的情谊。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所有的沟通都建立在真正的理解与感受之上,所有的技巧都体现出一个人最本质的东西。因为,你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没有人能代替我们说话,沟通的质量直接决定生活品质。练习把话说好,让自己与别人相处得轻松自在,收获最大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最后,烟灰缸想说,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只有关注到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感受,关注更宽广的世界,才能在人际关系中不断成长,见证更有意义的谈话,成就更精彩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交浅言深   情商   酒保   诗情   以貌取人   人际交往   首长   烟灰缸   人际关系   氛围   说话   恋爱   语言   轻松   话题   方式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