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为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红楼梦》一开篇就宣称小说创作的目的是“使闺阁昭传”,可见,《红楼梦》歌颂女性的主题是显而易见的。

在男尊女卑的时代,一个作家可以如此旗帜鲜明地赞美女性,这体现出的是一种很难得的性别观。更加可贵的是,作者曹雪芹是一位男性。

如果《红楼梦》仅仅只是赞美女性,《红楼梦》的性别观还不够惊世骇俗,《红楼梦》更让人觉得特别的一点在于《红楼梦》骂尽了天下臭男人,对男权世界有深刻的批判。

第二回里,冷子兴就转述过贾宝玉的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第二十回里,贾宝玉更是在心里觉得“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红楼梦》对于男女两性的塑造也基本上是按照贾宝玉的这种“男不如女”的价值判断来进行的。

为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红楼梦》里的男性,乏善可陈,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标准,《红楼梦》里没有一个男人是合格的。把标准放宽一点,只论人品,也只有甄士隐、贾宝玉、北静王、贾芸、倪二、蒋玉菡、柳湘莲尚可。


而《红楼梦》里更多的是人品有问题的男人:贾赦、贾珍、贾琏、贾蓉、贾雨村、薛蟠、贾环、卜世仁、王仁、金荣、孙绍祖等。贾政表面上看起来还算正直,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但是迂腐无能,而且和贾雨村这种小人也有所来往,所以他的人品是否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正直也让人怀疑。


《红楼梦》也有一些人品不太好的女人:赵姨娘、王熙凤、夏金桂。可是这三个女人都是已婚女性。按照贾宝玉的说法,她们的人品有问题也是因为嫁了男人。贾宝玉厌恶的还是男人。


而青春少女们则是《红楼梦》里最光彩照人的角色:坚贞痴情,才华横溢的林黛玉;随分从时,务实干练的薛宝钗;才志兼备,坚持原则的贾探春;乐观豪爽,心胸开朗的史湘云;气质不俗,品味高雅的妙玉;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贾迎春;遗世独立,孤傲清冷的贾惜春;不卑不亢,超然世外的邢岫烟;见多识广,热情诚恳的薛宝琴;心比天高,风流灵巧的晴雯;坚贞刚烈,不畏权贵的鸳鸯;蕙质兰心,甘做红娘的紫鹃;口齿伶俐,不甘平庸的小红等,让人印象深刻,击节赞叹。


贾宝玉对于女性嫁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抗拒,他担心女人一旦嫁了人就会从无价的宝珠变成死珠子,再变成鱼眼睛。贾宝玉的这种观点自然有幼稚的一面,但是也是基于《红楼梦》里有不少唯利是图,尖酸刻薄的老婆子的事实。


《红楼梦》里嫁了人,还保持了善良品性的人也有:贾元春、李纨和香菱。


可是贾元春的温情是对家人的,她觉得皇宫里是“不得见人的去处”,李纨青春丧偶,香菱学诗也是在薛蟠离开之后。这三位女性都是在摆脱了男权影响的情况下才展现出美好的品格的。


而且,《红楼梦》里在同父同母的情况下,光彩照人的一定是女儿。薛宝钗和薛蟠,贾探春和贾环都是如此。


差距没有那么大的是贾元春和贾宝玉,薛宝琴和薛蝌。可是,贾宝玉是一个有女儿态的男性,而薛蝌在前八十回里的存在感远远不如薛宝琴。


可见,《红楼梦》赞美女性,批判男权,尤其是歌颂少女的倾向非常明显。

为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那么,《红楼梦》里为什么会存在男不如女的现象呢?


第一,男性有特权。在男权社会,男性有很多女性没有的特权。男性可以世袭爵位,可以考科举入仕途,可以花钱买官,可以得到皇帝赏赐的官位,可以娶妻纳妾,可以寻花问柳。这些特权女性都是没有的。


贾赦、贾珍这种可以世袭爵位的人,自然没有读书的动力,生活在富贵场和温柔乡当中的他们有的是机会享乐,结果他们变得荒淫无耻。


贾琏的同知,贾蓉的五品龙禁尉都是花钱捐的。他们自然也就成了不思进取的人,只知道过花天酒地的生活。贾琏还替石呆子说了一句公道话,还知道为贾府的经济状况担忧,而贾蓉呢?他的思想已经堕落到了一种无可救药的地步。


而且,贾琏等人不需要为自己的玩弄女性付出多大的代价。贾琏偷情的事情被王熙凤撞破后,鲍二家的自杀了,贾琏给了鲍二一笔钱,这件事就解决了。当时在男女贞操方面存在严重的双标,女性必须守身如玉,男性则可以寻欢作乐。这对于女性当然是不公平的。


第二,男性在社会的关系网当中。贾雨村本性不坏,还能说出“正邪两赋”这种不俗的人性论,可是他一旦知道了有“护官符”,就逐渐堕落为一个“国贼禄鬼”了。


除了贾雨村,薛蟠、贾赦、包括贾政都生活在这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中。这张关系网导致了官官相护,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社会现实。而《红楼梦》里的女性,除了王熙凤可以操纵官司之外,其余女性都不在这张关系网中。王熙凤操纵张金哥的婚姻官司也是借了贾琏的名义。因此,真正在这张关系网中的还是贾琏。


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解释贾政为什么知道贾雨村胡乱判案之后还要和他来往了。他根本就无法逃离这张关系网,除非他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归农。


第三,男性是利益既得者,也是利益争夺者。在男权社会,争权夺利的基本上是男性。贾环和贾宝玉之间的矛盾就是在利益分配不均的宗法社会里产生的矛盾。赵姨娘和贾环为了家产,一次次地陷害贾宝玉,就是为了利益。当然,贾宝玉过于受宠,贾环得到的爱太少也是原因之一。不过,贾环会如此缺爱也是因为他是庶出。


卜世仁之所以对外甥贾芸如此吝啬和刻薄,王仁之所以卖掉外甥女巧姐,也都是为了钱。可见,一个人如果心里只有钱的话,就顾不上亲情了。


第四,男女在读书方面目的不同,内容也不同。有了科举制度后,古代大部分男性读书都是为了考科举。贾雨村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贾政一开始也想考科举,他也希望儿子可以金榜题名。而到了清朝,科举考试不考诗词歌赋,只考四书五经,考八股文。所以,贾政在诗词歌赋方面十分平庸,思想也显比较迂腐,反倒是不爱读正经书,“杂学旁收”的贾宝玉更加有灵性。


而古代女性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她们读书可以自由地选择,可以把诗词歌赋作为主要的阅读内容。她们写诗填词也毫无功利目的,纯粹是为了满足内心对诗情画意的追求。


因此,《红楼梦》里那些富有诗书的女性显得那么优雅脱俗,和《红楼梦》里的大部分男性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为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第五,母亲的溺爱。薛蟠缺少父亲的教育,而母亲则一昧溺爱他。他在母亲的宠爱下成了一个“呆霸王”。薛姨妈教育薛蟠的失败给很多现如今的家长敲了一个警钟。


薛姨妈为什么那么溺爱薛蟠?因为她只有这个儿子了啊,她把薛蟠看成自己将来唯一的依靠啊。古代只有“养儿防老”的思想,没有“养女防老”的思想。因为古代女性一旦嫁人,就和原生家庭几乎脱离了联系,所以养老的责任是男性的。


第六,男性喜欢使用暴力。《红楼梦》里的薛蟠纵容手下豪奴打死了冯渊,闹学堂的时候也是上演了全武行,迎春更是被孙绍祖折磨而死。暴力手段应该用于反抗强权,维护社会正义,而不是用于斗气,用于欺凌弱小。《红楼梦》里唯一正确使用了暴力手段的是柳湘莲,他身上有侠气,教训了薛蟠和强盗。


因此,《红楼梦》里“男不如女”的现象乍一看对男性很不公平,仔细一想,也是有主客观原因的。当然,这种现象体现的是社会的不公道,是社会的黑暗,是时代的荒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女儿   红楼梦   男权   关系网   科举   诗词歌赋   溺爱   骨肉   特权   人品   古代   男性   利益   思想   女性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