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桂,别瞎金贵

夏金桂,在《红楼梦》中出场已经是第七十九回,故事接近尾声,着墨不多,却别有深意。在小说文本中,有的人进入,是锦上添花;有的人离开,是峰回路转;有的人出现,是为了给命运画一个句号。

夏金桂,别瞎金贵


先看她的名字,夏金桂。

夏,姓氏。这个姓是专为薛家而设。薛,谐音雪。丰年好大雪,但也架不住夏天的到来,遇夏则融,遇夏则消。暗示了夏金桂嫁入薛家之后,加速了薛家衰败的速度。

红楼的夏天,没有春天的桃花诗柳絮咏,没有秋天的菊花诗螃蟹宴,也没有了冬天的梅花诗烤鹿肉。红楼的夏天,有什么呢?有含恨跳井的金钏,有被骂挨打的宝玉,有冒雨画蔷的龄官,有哭到把香薷饮解暑汤吐干净的黛玉,有被宝玉一脚踹到咳血的袭人。炎炎夏日,似乎带给红楼人物的都是焦躁不安,是争执吵架打骂,是雨痕泪痕血痕交织。

夏小姐的脾气,正如同夏季,阴晴不定,炙热暴躁。

夏小姐取名为金桂,原因大约有三。

第一,出身“桂花夏家”。桂花,主要有四大品种,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前三种都在秋季开花,四季桂花期如名,四季开花。其中,花香最为浓郁的是金桂,市场价格高的也是金桂。她取名为金桂,说明了夏家种植的桂花品种,以最赚钱的金桂为主。夏家以桂花为产业,“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取名金桂,自带家族特色与光环,具有高度的辨识性。

第二,姿容出众,貌若金桂。文本中夏小姐“生得亦颇有姿色”“这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一词中就细腻地写出了桂花的美,“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每朵桂花小巧灵秀,柔弱纤嫩,色艳而不俗。夏金桂,相貌上应该是具有了这样的特点。

第三,谐音金贵,含义有二。其一,家庭确实多金富贵,“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其二,自视珍贵,“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为了避讳,夏小姐“便将桂花改为嫦娥花,又寓自己身分如此”。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和胆量,堪比古代的皇帝诸侯。韩愈在《讳辩》里说,“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夏小姐理解的避讳原则,大约只有一条,我的和我用的别人都不能用。


夏金桂,别瞎金贵

桂花,在现实生活中本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木本花卉,有很多用途。在红楼中,提到的与桂花有关的就涉及到了生活的很多方面,饮食、出行、建筑、化妆等。宝玉爱喝木樨清露、丫鬟们使用的桂花油、游湖乘坐的桂木船、日常食用的小点心桂花糕等。

可在夏小姐这里,曹公赋予了她桂花的美名,却没有赋予她桂花的品性,反其意而用之。夏金桂,没有宜室宜家之德,没有写诗填词之才,没有轻柔似水之意,没有理家管账之能,却处处制造矛盾,惹人生厌。

细想夏金桂三字,已经有了矛盾。既然是金桂,本该在秋季开花,怎么能在夏天绽放?更不该在大雪纷飞时盛开。她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性,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殃及家族和他人,最终害人害己。

夏金桂,嫁给薛蟠为妻之后,看到香菱有才有貌,温婉和气,就增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有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

她想尽办法折磨香菱,第一个挑衅事件就是改名,将香菱改名为秋菱。秋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是她掌控的季节,显示着她的权威和霸道。对于改名这件事,薛蟠不闻不问,香菱逆来顺受,宝钗也不在意,她似乎取得了胜利。她不知道,自己表面上好像是胜了一回,但却输掉了后半生。由己及人,从夏到秋,难道不是由盛致衰的开始,由繁华到萧条的开始?从香菱改名为秋菱之后,薛家就开始了鸡飞狗跳的日常。“薛家母女总不去理他。薛蟠亦无别法,惟日夜悔恨不该娶这搅家星罢了,都是一时没了主意”。薛家贾家关系密切,消息往来便捷,“于是宁荣二宅之人,上上下下,无有不知,无有不叹者”。

捡抄大观园时,探春痛心疾首,说出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话铿锵有力,而且放之四海皆准,对贾家如此,对夏家和薛家也一样。

夏家和薛家,两大皇商,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要影响有影响,各自发展都不差。现在还联姻,按照常理,这不就是典型的强强联手,绝对可以创造出皇商界的天花板。薛蟠,攀折了这枝金桂,喻意很美满。折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科举应试状元及第。但放到薛蟠身上,未必是科举考试的状元,而是成为商界的状元。可惜,从联姻的那一天起,夏金桂就开始自导自演了一出出宫斗戏码,挑衅打压薛蟠、薛姨妈、薛宝钗和香菱,不断挑起各种矛盾,家不和万事不兴。她不遗余力地把一代皇商薛家彻底折腾完了折腾散了,夏家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不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吗?

夏金桂,别瞎金贵


其次,说一说夏金桂小姐喜欢的食物。

当然,食物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进入文学作品后,和特定的人物相结合,就会增加了食物的文学含义。虽说一个人喜欢吃的东西与其外貌性格德行无关,但在曹公笔下,这位夏小姐喜欢吃的食物,喜好的的口味却别有意味。她“生平最喜啃骨头,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以油炸骨头下酒”。

读到这一段描写,首先觉得这位相貌如桂花一般的女子,大碗喝着酒,大口嚼着油炸鸡骨头,除了不输孙二娘的豪爽之外,不得不感叹口味真重,剥皮去肉剔骨,外加油炸,叹为观止。夏金桂的这个口味,大观园里的黛玉、宝钗、探春之流是没法比的,连芳官那样的小戏子都不能比。芳官虽然身份地位,但口味极高,就曾经嫌弃虾丸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奶油松瓤卷酥油腻腻的不好吃,何况是油炸鸡骨头呢!

其次,就想到了蒲松林笔下的《席方平》。在《席方平》小说中描写二郎神为席氏父子洗刷冤屈,对冥王的判词是“斧敲斫,斫入木,妇子之皮骨皆空;鲸吞鱼,鱼食虾,蝼蚁之微生可悯”,冥王敲骨吸髓,夏金桂剔骨油炸,类似雷同。夏金桂也有如此之残酷性格,吃肉不足还要啃骨头,足以看到夏金桂的泼辣、狠毒与贪婪,她深入骨髓地敲剥着薛家。

夏金桂,别瞎金贵


夏金桂如此性格、言语行为的形成,一方面归根于家庭教育,一方面归根于自己的局限。

她的成长过程是有失平衡的。“只吃亏了一件,从小时父亲去世的早,又无同胞弟兄,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啻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彼母皆百依百随,因此未免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跖的性气”,可见,因为单亲母亲太过于疼爱宠溺独生女儿,把对丈夫的爱和关心都转移到了女儿的身上,万事以女儿喜好为先,不加以合理的管束和教育,最终导致了夏金桂目中无人的霸道性格。

夏金桂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和问题,做事一意孤行,待人蛮横无理。“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他在家时不许人口中带出金桂二字来,凡有不留心误道一字者,他便定要苦打重罚才罢”。

当夏金桂嫁给薛蟠之后,不明白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不明白夫妻相敬如宾的道理,也不明白自己需要在新的环境中、新的人际关系里成长,只是一味地带着原有的作风和习惯,继续放纵自己,误以为“要作当家的奶奶,比不得作女儿时腼腆温柔,须要拿出这威风来,才钤压得住人”,而不是以德服人,以才服人。

宫之奇谏假道中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夏金桂外貌出众,心中有丘壑经纬,家庭富贵,生活条件极好,但缺少了德行。

相比较宝玉,同样被贾母王夫人溺爱,但因为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元春的教育、贾政的教育、私塾的教育,还有周围一群充满诗意的姐妹们,再加之宝玉的天性淳善,不断修正着自己,所以宝玉不会像夏金桂一般;相比较宝钗,同样是商人出身,同样是父亲早逝,同样是母亲宠爱,但宝钗自己有着对社会对家族的认知,不断学习完善,多才多艺,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善的为人处世到道德规范体系,所以也不会像夏金桂一般。

生长的环境,自身的成长,二者相互作用,导致了夏金桂的自作自受和悲剧,可惜了一树灿烂的金桂,可惜这株金桂没有沁人心脾的芳馨之气。

夏金桂,别瞎金贵


大概有一个人会感谢夏金桂小姐吧,这个人就是贾宝玉。

因为她身体力行地竭尽全力地帮助宝玉论证了他提出的“女儿三段论”的正确性。宝玉著名的女儿三段论,全文如下:“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当变成死鱼眼睛时,再夺目再金光灿灿的桂花,再浓再艳的桂花香,也遮盖不住腐烂的腥臭之气。再大的雪,再美的雪景,遇到炎热的夏季,终究是会消融不见的,连白茫茫一片都没有了。

李渔有篇小品文,《桂》。文中赞美了桂花的美,桂花的香,“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同时也指出了桂花的悲剧,“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盛极必衰”。

这篇小品文仿佛就是专门给夏金桂所写,此女子容貌美艳,家庭富贵,典型的白富美。但为人做事却不给别人留有余地,私欲爆棚,想要占有一切掌控一切。万事皆以自己为中心,自以为只有自己金贵,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认为他人皆是卑微低下的。似乎要以满树的桂花,一树的香气完全遮盖其他花朵的美丽和馨香。如此待人行事,纵然家财万贯,但终究会化为粪土尘埃。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夏小姐的金贵,终会随着西风飘落散去。

读《桂》一文,如见夏金桂之人。其是之谓乎?古人诚不吾欺。


夏金桂,别瞎金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金贵   宝玉   花柳   富贵   小品文   粪土   状元   秋季   口味   性格   食物   夏天   女儿   小姐   家族   夏金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