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坚武与他的教育公有论

——白坚武研究(15)

白坚武与他的教育公有论

白坚武一生最为满意并引以为自豪的理论,就是他的教育公有思想。其主要内容,都体现在理论专著《教育公有议》里。此书于192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白坚武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政治活动,还有几年从商经历,但始终也未忘情于政治。除了年轻时在北京求实中学当过一段时间很短的教习之外,并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他的所谓“教育公有思想”,虽然着眼点是在教育,而最终还是归结到政治上。他的教育理论,是他实现政治思想的一种手段,说到底,也不过是教育救国的一种翻版。

  他第一次提出“教育公有”的概念,是在1928年初。在他的日记当中,曾经有过比较详细的记载。所谓的“教育公有”,实际是相对“共产”而来的。“近代倡共产者所在多有,而倡公才者则未闻也。公才者何?即教育公有之谓也。”他认为,由于唯物论与经济之压迫,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理论,而广大的劳动阶级因为日益感受到贫困,从而越来越多的加入到拥护共产主义理论的队伍中来。白坚武认为“不知共产之为说,乃反乎人类自然之天性,绝对不能贯彻;而行教育公有之方案,则对于贫富阶级将来可以根本打破,是无共产之名而有共产之实也。”他认为,人类之所以产生贫富两个阶级,是因为人的“才具能力之悬绝”,也就是有无“学力”的问题。古代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经常有“白屋公卿”打倒“世袭公卿”的现象发生,智愚贤不肖被考试制度所自然之进退淘汰。富贵者的子孙未必皆为智贤,其中的愚劣者因为“不中式”而遭淘汰;而平民百姓的子孙一旦登第,“学而优则仕”,也就进入富贵阶层了。现在的大学制度,是无论贫富,都必须依靠自费入学。无论你如何天资聪明,只要你财力达不到,你就得不到入大学深造的机会。这样一来,“坐令富者不期智而自智,贫者不期愚而自愚”;由此智愚的判别,也就在贫富阶级之间画了一条永久的线,智者永远智下去,愚者永远愚下去;或者说,穷人只能永远穷下去,而富人则将永远富下去。“天下人类之大憾,孰有甚于此者乎?”政治家只知着眼于劳资问题,企图以此来解决社会矛盾,其实是舍本逐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想彻底解决问题,只有釜底抽薪,也就是推行“教育公有”。

  “余谓教育公有,乃对于人类贫富问题根本予以解决者也。”白坚武开出的药方是,由国家负担一切教育经费,不论大、中、小学,入学者概不缴纳学费;入大学者,以考试来判定他的天才学力的高下,达不到一定的程度者,一律不准深造;自愿入学而至一学期仍然不及格者,则由国家勒令其退学。针对当下学校经费不足、设备落后、师资不善的状况,他还进一步提出:“救济之法,宜确定其经费,提高其程度,严择中外教授;国内各校庶可以成立专材,而公家之资送出洋留学亦宜优定其资格,限制幼年留学。”他还提出了教育经费的来源问题:“财政之来源,最好以田赋税归地方政府,地方即以田赋税之大部分筹任教育公有之经费;其有不足,或另筹相当税补充。总之,国家政治若入轨辙,为国家为民族百年计行此大方案,经费一节固不为难关也。中外比较,国民负担之额,当彼多而此寡。但彼出之者,比较平均而用之者分配得当,而此则大半偏枯,至用之更如泥沙。”他曾经算过一笔账:假设按每县一所中学计,每校500名学生,每生学费50元,500名学生共计25000元。每县大学生至多为百人,每生学费至多不逾150元,共计不过15000元;而当时实际情况,县中学学生至多不过百名,学费5000元;县有大学生不过20名,学费3000元而已。因此,做到教育公有是可能的。

  他认为,按照教育公有的理论,贫富一律平等,也符合古代科举制度的精神,这样,贫富阶级就可以渐渐地自然消除。如果中国照此施行十年,必然收到显著效果;如果世界各国都实行此种制度,则可以永息劳资之争。总之,要打破贫富阶级的界限,以经济谈经济,只是治标,属于扬汤止沸;以教育救经济之穷,则是治本,属于釜底抽薪。时下实行的补助贫困子弟入学经费只是从枝节上的救济;从政治上给予考试权也不过是片面办法,不推行教育公有的方案,仍然不是根本策略。也就是说,国家为一切人民创造平等发展机会,剩下的就是看你自己了:“人而发挥其特别之天才以致富,及自暴自弃之致贫,是皆由自由之结果,而公家乃为爱莫能助。”也就是他所一直主张的“平等机会,自由发展”。

  白坚武对自己的教育公有理论,是相当自信的,既胜过资本主义,也胜过共产主义:如果想建设一个好国家,必须使人民得到“平等机会,自由发展”。但是,“今之资本主义,自由则自由矣,然贫富悬绝,积渐而智愚永隔,绝对无平等之可言;今之共产主义,平等则平等矣,然人者万有不齐,天才学力有上智下愚之别,开始也同,将毕也异。必欲强万有以从同,则自由灭绝矣,且亦万不可能之事也。余之教育公有方案推行,则平等机会、自由发展,国家对于国民,可谓仁至义尽;再加以社会政策调剂现状,国政民性之间,庶合张弛伸缩之道矣。余持此义,自信可放诸四海,俟诸百世,天欲大道之行于天下,余说当有行之一日乎!”“吾人有握政权之一日,誓必贯彻此方案,以为中华民国放一异彩矣。”“余将来有握政权之一日,必提出此方案,以开中外政治新纪元,为亿万人类启一平等之永久途径。”

  为了推广宣传教育公有理论,白坚武不但逢人就兜售自己的这一主张,还将其研究成果写成了专著《教育公有议》,通过中华书局总经理周文珊,于1929年出版了单行本。此书出版后,为了“事取公开研讨,不妨多多送人也”,他将出版社赠送自己的样本分别送给了自己的友人以及有关的官员、学者等名流;1931年5月,白坚武随友人王湘汀来到南京。此时民国政府正在召开国民大会,会议起草的《约法》也很注重教育,但白坚武对此颇不以为然,“唯不达到公有难期均等耳。”在友人建议下,他将自己的教育公有理论写成了一份提案《教育贫富机会均等案》,提交给大会。后来被告知,提案已经留党部备考,但公立各校免费暂时未易实行。以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白坚武自己也明白,此时的国民政府正被国内外事务弄得焦头烂额,既要安内,又要攘外:一方面要对付共产党的红军与国内各种反对势力,又要对付外国的虎视眈眈,哪里还有心思去搞什么教育公有?再说,白坚武的这一理论虽有合理性,但也不乏脱离实际的幻想成分。即便政府真的想实行,恐怕也不像他所设想的那么乐观。不过,不管怎么说,白坚武的这一理论,至今看仍然有不少可供参考之处,也算是他为国人留下的一笔精神财富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田赋   富贵   学力   贫富   经费   阶级   学费   平等   人类   理论   政治   机会   方案   自由   国家   白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