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求甚解

我的随笔集《滥竽乱吹》出版后,为自己带来一些好话与不屑。重翻此书,颇有些纰漏与谬误,令人汗颜。除了校对方面之外,一些知识性的错误,都是不可宽宥的。比如说,在自序当中论述古代官职等级时,我就断言:过去是官分七品的。其实,开始我写的是“官分九品”,后来有人善意地问道:“官不是分七品吗?”我一想,也对,知县是七品。于是,也就顺手改成了“官分七品”。结果是错了。书出以后,也没人注意。只是后来读一本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时,才知道古代官职确实是分九品。中国古代官吏分为九品,始于魏晋时代。从一品至九品,每品分正品、从品或上阶、下阶,隋、元、明和清朝,都保留了正品与从品的分法,比如说,清朝的知府为从四品,而知县则为正七品。这就是将知县称为“七品芝麻官”的来历。写到这里,在面红耳赤之际,不禁暗想:当时如果认真一点,稍微查一查资料也就不会出这样的笑话了。出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白纸黑字,就在眼前摆着,想赖也赖不掉的,索性写出来,一来免得贻笑大方,二来也为自个做个警鉴。

这是吃了读书不求甚解的亏。其实这正是我的老毛病,早已有之。我读书多而快、且杂,这是熟悉我的人所共知的。只是看归看,当时也随着书的内容而喜、而怒、而悲、而乐,可看过也就完了,雨过地皮干。这也是我始终做不了学问成不了气候的真正根源所在。记得当年我与作家闻章楼上楼下办公时,曾共同读《周易》。那时,还没有这本书后来的大红大紫。我看过以后,只是对此书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也曾真真假假地用三枚铜钱摇过八卦,可是玩了几次也就完了。闻章则不然,人家精读细研,不但卦算得准,成了河北省周易学会理事,而且出了专门的著作《周易趣读》,此书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社会上出现了盗版,后来台湾也出了一个版本。这使我不禁大为叹服。叹服之际,就愈加感到自己的浅尝辄止是何等的浅薄。
其实,不论是读书,还是做其他事情,浅尝辄止,不求甚解,都不是一个好的习惯。这样做的结果是容易事倍功半,半途而废。就如掘井,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马上就要掘到出水层了,只差那么一点,却失去了耐性,放弃了,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不少人主张要深挖一口井。不管做什么事(当然也包括读书做学问),都要精细,深入地研究它,摸清它的习性与规律,再找出解决的办法,那么,这件事就自然而然地做成了。这也就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思。
由此看来,读书不求甚解,确实不是个好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不求甚解   滥竽   周易   章则   水层   不到长城非好汉   浅尝辄止   知县   官职   此书   清朝   中国古代   正品   确实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