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菰江南水中鲜

茨菰江南水中鲜

在江南水乡有一种水中鲜,在冬春时节很受大家欢迎,它的名字叫茨菰,可能对于很多北方的朋友来说,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没关系,今天我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个江南水中鲜。

一、茨菰的介绍

茨菰又叫慈姑、白地栗、籍姑。很多人初见茨菰时,会误认为是大号的荸荠,这是因为荸荠和茨菰一样都是叶柄配上圆鼓鼓的球。但是,茨菰的叶柄比较长,且粗而有棱,叶片是箭形,叶柄下有一个球形或长圆形的球茎。一般是在冬季和第二年的早春的采收。是冬春时节水乡的补缺蔬菜!

茨菰江南水中鲜

二、茨菰的营养价值

茨菰是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它每100克含碳水化合物19.9克,蛋白质4.6克,在水生蔬菜中仅次于老菱角了,就是和其它蔬菜相比,这个含量也是很高的。同时茨菰,还含有其它丰富的营养成分,每100克中含钾707mg,,磷157mg,镁24mg,锌0.99mg,硒0.92,以及多种的维生素。

三、茨菰的食用价值

1、中医理论认为:茨菰性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根据春天的时令需要,我们要多食甘味和带点苦味的食物,这样能护肝护脾。

2、在春天这样温暖干燥的季节里,我们很容易上火,经常会觉得口舌干燥,而茨菰的清热解毒、利尿的作用能防止肝火过旺,生津止渴,还能润肺止咳。

3、茨菰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钙、锌、磷、硼等多种活性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调节、促进人体机能的作用,是非常好的食疗食物。

4、茨菰中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有防癌抗癌,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消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5、茨菰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四、调选新鲜茨菰注意事项

1、看颜色:茨菰是水生蔬菜,生于水下,表面是象牙白的颜色,如果离水太久,接触空气后会发生光合作用,表面会泛绿色。所以调选茨菰时,表皮颜色泛绿的就是说明时间较长,不是很新鲜。

2、看形态:球茎形状圆整,叶柄微微弯曲上翘。

五、推荐几款茨菰的食用方法

茨菰江南水中鲜

1、茨菰烧肉

材料:五花肉200g,茨菰300g

辅料:姜丝5g,青蒜10g、料酒2茶匙、老抽2茶匙、糖、

做法:

①五花肉切块(个人喜欢带皮),茨菰切成块;

②五花肉焯水;油锅烧热至5成热,放入焯好的五花肉和姜丝,煸至变色,

③倒入茨菰翻炒,淋上料酒、酱油、糖和少量的水,

④锅开后,改文火至肉软烂后,收汁

⑤装盘,撒上青蒜末(最好是青蒜叶子)即可。

2、蜂蜜蒸茨菰

材料:茨菰250g,蜂蜜10g

做法:

①洗净茨菰,建议切成片,平铺放在碗里

②把蜂蜜均匀的洒在茨菰片上;

③开锅蒸,蒸锅上汽后蒸20分钟即可食用

建议把茨菰和汤汁全部吃掉。春季的时候容易因呼吸道感染而咳嗽,这是一款我家乡用于润肺、止咳的食疗方法,效果还不错,推荐给大家

3、茨菰焖老鸭

材料:茨菰200克,老鸭半只(400克)左右

辅料:姜丝5g、老抽2茶匙、料酒2茶匙、盐、糖

做法:

①准备:老鸭洗净,切块备用,茨菰切块备用;

②锅倒入适量的油,油锅到7成热时倒入老鸭和姜丝翻炒

③老鸭翻炒后倒入料酒、老抽、盐、糖,再翻炒,让鸭肉上色;

④锅内倒入温水,没过鸭肉一指高,大火煮开,改文火焖煮30分钟;

⑤倒入切好的茨菰翻炒,再焖煮20分钟即可

鸭肉有清热健脾、养胃生津、止咳的作用和茨菰正好相配对于烦热、止咳、脾虚的人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六、做茨菰的注意事项:

1、茨菰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土豆一样切完后会有氧化反应,会发黑,所以如果切完茨菰不马上使用一定要泡在水里,防止氧化。

2、因为茨菰生长在水中泥土里,所以会带有土腥味和涩味;建议食用时加盐在沸水中大开2-3分钟,这样能去除茨菰中的土腥味和涩味。

参考资料:

1、《节气时令吃什么》

2、《膳食营养保健功能手册》

3、《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

4、《茨菰》徐来

营养师蔡鸣

原创文,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健康时报》约稿文章

QQ:809672530

微博:@营养师蔡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茨菰   碳水化合物   切成   球茎   青蒜   叶柄   涩味   姜丝   鸭肉   茶匙   翻炒   料酒   江南   食疗   水中   蔬菜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