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之四:三焦有形,精行之沟渠也

#中医不是科学?#

#中医来了##《玩转中医:把脏腑辨证落到实处》#

#秋季健康不打烊#

#三焦#

《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六腑之四:三焦有形,精行之沟渠也

焦字的演变(网络图片,侵权告删)

焦者,火烤“隹(zhuī,短尾鸟)”也——烤令食物熟,所以有俗地方语说“很香”为“焦香”,“很苦”为“焦苦”。jiāo或“隹”被炙烤时的鸣叫声[可爱]。

六腑之四:三焦有形,精行之沟渠也

所以三焦者,烤水谷为精气(令水谷之精气熟)的三个部位也!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六腑之四:三焦有形,精行之沟渠也

——决者,夬(guài)也,本义授、受缺口之玉环,引申为水冲出的缺口。所以《说文解字》说:“决,行流也”。造字本义:动词,大水冲裂堤岸。

六腑之四:三焦有形,精行之沟渠也

网络图片,侵权告删

——渎者,卖(读音)也,买卖,流通。渎,水流之通道。后成为“江,河,淮,济”四大河流的专称,再后来泛称河道,沟渠。

——决渎者,水冲裂堤岸形成水流之通道。

所以“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即:

——胃肠之壁犹如堤岸,水与谷行于其中,其精者(五行精气)从此入于肌体——犹如水流决堤而入于江,河,沟,渠。


六腑之四:三焦有形,精行之沟渠也

湖泊之沟渠

所以《五癃津液别》云:水谷皆入于口…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水谷精微从三个部位——胃肠道及其附属“沟渠”而敷布),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六腑之四:三焦有形,精行之沟渠也

网络图片,侵权告删

六腑之四:三焦有形,精行之沟渠也

网络图片,侵权告删

……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能从胃肠壁及其附属的“沟渠”流走),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津液与水谷都在胃肠道内)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


——三焦是有形的,无形则五行精气无以敷布!

——三焦有形,精气敷布之沟渠也!因此《营卫生会篇》有云: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上焦之分布也(水谷转化精气之上部及其流通之“沟渠”的分布也),津液从决堤之处,布散之地也!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中焦之敷布也(水谷转化精气之中部及其流通之“沟渠”的分布也),精微从决堤之处,布散之地也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下焦之敷布也(水谷精气上输,而糟粕下行于大肠后,其济泌别汁之水津敷布及流通之“沟渠”也),水津从决堤之处,布散之地也。

水谷精微在三部所熟之精不一,所以又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灵枢·论勇》说:“勇士者,……三焦理横,怯士者,……其焦理纵。”

《灵枢·本脏》说:“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

——不过是应人体所需,精气敷布之“沟渠”的相应适应也!

所以三焦有形,水谷精微化成五行精气之部也,化精气之三部所属之“沟渠”也!


中医只是我们不能理解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沟渠   中焦   回肠   津液   精微   太阴   本义   堤岸   糟粕   精气   膀胱   水道   水流   中医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