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拜年的时候

刘 悦

“过年好!”从大年初一开始,第一次见面的熟人,都会说一声新年祝福的话。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仁、义、礼、智、信”之中的“礼”。“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经过儒家的改造,其内容由单纯的习俗仪式,发展成规范婚姻、血统、长幼、尊卑等关系的行为准则,并逐渐制度化、法律化,溶进了寻常百姓生活中。邻里之间走访互相道声好,融洽了邻里关系。

中国地大民族多,各地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拜年是从家里开始的。有的家庭是三十晚上,小辈给长辈磕头拜年,但是现在磕头的已经是不多了。从长辈的起心疼孙辈,磕头到是成了表演。大家哈哈一笑,老辈的赶紧把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拿出来递到小辈的手里。拿到钱的喜笑颜开的走了,排队等候的那个眼神都直了。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家长拜完以后,男人们邻里之间走上一圈。妇女一般情况下,在家忙乎初一中午这顿饭,不用出门拜年。除了初二回娘家,初三以后七大姑子,八大姨的亲戚们就要来串门了,主妇会很忙,要是出门也要等到初六以后。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新年给邻居拜个年,送上祝福,既拉近了感情,也增加邻里的团结和睦。男人们给楼上楼下,前院后院的大爷大妈们拜年,“拱手作揖”。拱手,用于迎送宾客,是一般性礼节。作揖,用于敬神,尊长,是更诚厚之礼仪。也有一些握手、鞠躬的举动,这是“五四”运动以后,洋为中用。不过,还是没有接触的“拱手”礼更为传统。《论语》中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所以要习惯用拱手礼来相互拜年。

需要提醒的是,抱掌拱手,抱拳为男士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拱手抱拳后在胸前微微晃动,不能过烈过高。对于平辈,这叫“吉拜”,如果右手抱左手,一看你就是个“憨怂”不懂事。

有的地方是家族式的,本家小辈拜完长辈。由长辈率领自己家里的代表给邻里拜年,这是“团拜”。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才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也有些特殊情况“拜早年!”,表达的意思虽是一样,你知我知。正常情况下,早于零点就属于拜早年,而这个时候新年并未到,来拜年显得有点敷衍。如果晚于正月初十就属于晚年了,这个时候,新年的喜庆气息已经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还有一种拜年的方式就是“贺年卡”。宋朝的时候,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近些年,贺年卡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时代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 ,给拜年增添了新的手段,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抖音视频拜年的花样层出不求,为的都是一个事。

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工作顺心、万事如意!

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大姑子   儒家   贺年片   戚友   贺年卡   小辈   压岁钱   邻里   早年   晚年   中国   长辈   左手   右手   新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