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黄汤(古代经典名方1085)治带下病

易黄汤出自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卷上。书中有关本方条文有两处:①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②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惟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湿也。……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则庶几矣!……此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黄者,功更奇也。

易黄汤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脾益肾,固涩止带。山药之补,有过于芡实,芡实之涩,更甚于山药,二药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共为君药。白果收涩止带,兼除湿热,能引药入任脉之中,使止带更为便捷,为臣药。黄柏清肾中之火,肾与任脉相通,亦解任脉之热;车前子清热利湿,二药合用则热邪得清,湿有去路,共为佐药。诸药合用,重在补涩,辅以清利,使肾虚得复,湿祛热清,带下自愈。

易黄汤主治湿热带下证,以带下色黄、气味腥秽、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若湿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以祛湿;带下不止者,再加鸡冠花、墓头回以止带;湿热化毒者,加蒲公英、败酱草以清热解毒。

现代临床,易黄汤不仅用于治疗带下病,也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盆腔炎、老年性阴道炎、慢性前列腺炎、宫颈炎等病症。

妇女月经将至慎用易黄

趣记:治疗黄带用黄(黄柏)山(山药)白(白果)石(芡实)子(车前子)

易黄汤(古代经典名方1085)治带下病

易黄汤与完带汤对照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黄汤   车前子   黄柏   败酱草   土茯苓   任脉   浓汁   鸡冠花   芡实   带下   津液   舌苔   白果   湿热   山药   古代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