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知识宣传——现代疾病的分类与中医治病原则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现代中医临床,要求中医先看病(诊断出西医的病或综合征),特别是首诊;然后再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在这里要强调,西医好多病是没有特效药的,治疗多是对症治疗。)像这样的病中医是有优势的。

什么是疾病?

西医:

疾病内涵,极为丰富,从正面说,是说不清楚的,从反面说,去体会疾病的内涵。比如说疾病是机体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这个异常是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中医

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也就说,阴阳失调就会得病。

疾病的分类

中国大陆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疾病分类---编码表》对疾病的分类:

1.传染病:由于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原虫、蠕虫、节肢动物等)均具有繁殖能力,可以在人群中从一个宿主通过一定途径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使之产生同样的疾病。

2.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寄生虫(如蛔虫,鞭虫,蛲虫,钩虫,阿米巴,姜片虫,弓形虫,毛滴虫等)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3.恶性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机体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分化和过度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恶性肿瘤不仅在局部快速增生,还破坏临近组织,并转移到其它部位继续生长,对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4.良性肿瘤: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

5.内分泌疾病(营养和代谢疾病及免疫疾病):是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组织本身的分泌功能和(或)结构异常时发生的症候群。

6.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是指血液异常和造血器官异常。

7.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8.神经系病:包括脑血管疾病、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共济失调。

9.眼及附器疾病

10耳和乳突疾病:(乳突:是从颞骨乳突部的底面突出的圆锥形突出 ,体表可以触及,位于外耳道的后面和茎突的外面。 颞骨乳突部为颞骨的组成成分之一,位于颞骨的后部。 颞骨乳突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称为乳突气房(或称乳突小房)。乳突气房通过鼓窦(或称乳突窦)与中耳鼓室腔相通。)

11.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12.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13.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太广泛,从食管到胃到十二指肠,再到小肠结肠直肠,任何地方的疾病都是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比如有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息肉,各种类型的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息肉、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都是属于消化系统的疾病。肝脏、胆囊、胰腺的疾病、脾脏的疾病也是属于消化系统,比如常见的有胰腺炎、胆囊炎,各种类型的肝炎等。

1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含急性、慢性)、肾病综合征、肾衰竭(含急性、慢性)、尿石症(含肾、输尿管、膀胱结石)、泌尿系损伤(含肾、膀胱、尿道损伤)、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痛经、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脱垂、急性乳腺炎。

15.妊娠、分娩病及产褥期并发症:

16.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17.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18损伤和中毒:

(如果从性别、年龄则有男性疾病、女性疾病;儿童疾病、老年疾病等等)

中医治病原则

调整阴阳

不论西医的疾病的病因多么的复杂,中医认为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本矛盾。治本的基本原则就是调整阴阳,“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解决人体阴阳两方面所发生的自身不能解决的矛盾,使机体重新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

扶正祛邪

中医认为人们之所以会感染疾病就是因为体内的正气不足,邪气才会乘虚而入,或者体内的邪气打败正气。所以,中医认为治疗疾病就是要扶正祛邪,帮助改变体内正邪的势力对比,帮助正气增加,祛除邪气使其减少或消失。

医药知识宣传——现代疾病的分类与中医治病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颞骨   扶正祛邪   中医   疾病   食管   邪气   肺部   西医   综合征   正气   机体   阴阳   系统疾病   异常   呼吸   原则   医药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