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仲景之方)也能治疗现代病——桂枝汤与类风湿关节炎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桂枝汤

桂枝汤是主治太阳中风证的主方。首见于《伤寒论》之太阳篇第12条,有“经方”第一方或中医群方之祖等称谓。

该方剂由桂枝去皮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生姜切三两(9克),大枣擘十二枚(3枚)组成。其用法为:上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为什么会有这一称谓呢?原因至少三:一是桂枝汤确实为《伤寒论》开卷第一方;二是王氏研究认为《伤寒杂病论》共用药味174余味,使用频次最高的五味药是甘草(124次)、桂枝(79次)、生姜(70次)、大枣(64次)、芍药(57次),这五味正好组成桂枝汤;三是仅此一方在《伤寒论》113方之中涉及其本方及随证加减方就共计70方,占63%。由于桂枝汤在中医群方中的地位的特殊性,因此研究桂枝汤特别是对研究伤寒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意义。

桂枝汤的主要功用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寒、风邪为主,头痛、发热、汗出入风、鼻鸣、干呕,苔白、脉浮缓或者浮弱。风寒伤人肌表,应该是恶寒发热、无汗。对于桂枝汤用于表虚证,就有一些出汗或者是怕风、营卫不和的表现。

桂枝汤与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与免疫失调、遗传易感性以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但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治疗 RA 的一线用药主要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但药物服用周期长,有些药物对胃肠道及肝肾功能损害较大,生物制剂价格昂贵,导致患者不能耐受或无法负担。

中医药辨证治疗 RA 历史悠久,历代医家认为“营卫失和”是导致痹证发生的常见病机,运用调和营卫法治疗痹证常获良效。此法在《伤寒论》中被广泛应用,着重于通过调和营卫调节机体的失衡状态,治疗多种由营卫失调引发的疾病。

痹证的发生内因为素体正气虚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外因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若久痹不已,邪与气血、津液相搏结,使血行不畅,痰瘀互结,经络痹阻,则见关节僵硬、肿痛、畸形、屈伸不利而后逐渐出现活动障碍。其临床症状不一,表现复杂,营卫不和贯穿于痹证发病过程的始终。有学者将中医学中的营卫系统与西医学中的免疫系统相对应,认为调和营卫能够调节免疫功能,而调节免疫是现阶段治疗 RA 的主要手段。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调和营卫法的基础方,该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其主要作用为解肌发表、滋阴和阳、调和营卫。方中桂枝、芍药配伍调和营卫。本方可以治疗多种由营卫失调、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引发的病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加减化裁,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经方(仲景之方)也能治疗现代病——桂枝汤与类风湿关节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桂枝   关节炎   类风湿   痹证   伤寒论   芍药   大枣   风寒   甘草   生姜   气血   称谓   免疫   不和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