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释药——夏月解表之要药——香薷以及对现代疾病的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香薷《名医别录》

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及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称青香薷,后者称江香薷。青香薷主产于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系野生,多自产自销;江香薷主产于江西宜分县,为栽培品,产量大而质量佳,行销全国。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果实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

【性能】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通阳气

【应用】

1.风寒感冒:

香薷散:白扁豆(微炒)5克、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5克,各半斤。香薷(去土)10克。粉碎的粉。治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恶寒发热,头痛头重,无汗,胸闷不舒,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浮濡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酒少许,煎至100毫升,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

2.水肿脚气

香薷术丸:: 干香薷1斤,白术7两。制备方法: 上白术为末,浓煮香薷取汁,和术为丸。梧桐子大。主治: 暴水风,水气水肿;或疮中水,通身皆肿。用法用量: 饮服10丸,日夜4-5服。夏取花、叶合用亦佳。

3. 清除口臭

香薷与薄荷一样,全是自身带有浓郁香味的植物。它的叶片能够直接放到嘴里清除口臭。使用方法很简单,只要拿叶片清洗干净放到嘴里咀嚼,嚼个几分钟吐了即可。

【用法用量】 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香薷对现代疾病的治疗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有香荆芥酚、百里香酚等成分;另含甾醇、黄酮苷等。

2.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镇咳、祛痰作用: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

(2)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海州香薷的水煎剂有抗病毒作用。

(4)利尿作用:香薷酊剂能刺激肾血管而使肾小球充血,滤过性增大而有利尿作用。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君药香薷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3.临床研究:

3.1治疗轻症低钾性软病:用香薷、薄荷各6~10g,厚朴各3~8g,扁豆10~12g,鸡苏散(处方一:甘草(炙)30克、滑石(桂府腻白)180克、 薄荷叶(末)7.5克)0.5~1包,水煎,1日1剂分服,治疗轻症低钾性软病,有一定效果(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19)。

3.2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用牛至冲剂(由石香薷所含的挥发油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制成),每次1袋,1日4次,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2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湖北中医杂志,1990,(3):15)。

3.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香薷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感冒)是指喉结以上,包括咽、喉、扁桃体、鼻腔、中耳等皮肤黏膜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发生的局部炎症。70%~80%由病毒引起,以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或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柯病毒、腺病毒为多。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依次以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为多。发病时,鼻腔、咽、扁桃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临床表现发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3.42 急性胃肠炎

香薷散:急性胃肠炎大多由于饮食不洁造成急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大肠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某些药物或乙醇等也可以破坏胃肠黏膜,应激因素也可因胃肠黏膜微循环障碍造成黏膜损伤,这些因素均可使胃肠黏膜充血、坏死,黏膜屏障破坏,从而诱发胃肠蠕动功能障碍,黏膜分泌功能异常,食物分解消化异常,使肠道渗透压异常,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吐泻使体液大量丢失从而无汗,头身肿痛;细菌或毒素代谢产物作为致热原可引起发热等症状。

药师释药——夏月解表之要药——香薷以及对现代疾病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香薷   荆芥   挥发油   厚朴   胃肠炎   白术   黏膜   杆菌   水肿   胃肠   用量   微生物   药师   流感   作用   疾病   病毒   夏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