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湿热;治泻痢;退骨蒸;疗疮疡;止脐中痛之黄柏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柏《神农本草经》

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性能】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1.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黄柏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 ,其中生物碱是黄柏的主要有效成分 ,且含量最高 。 此外 ,生物碱类含有小檗碱 、药根碱 、木兰花碱 、黄柏碱 、掌叶防己碱及内酯 、甾醇 、黏液质等 。 黄柏中除生物碱和黄酮类外 ,还含有黄柏酮 、黄柏内酯 、白鲜交酯 、黄柏酮酸 、青荧光酸 、7‐脱氢豆甾醇 、p‐谷甾醇 、菜油甾醇等成分。

2.药理活性

2.1对心血管的作用,2.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2.3对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

2.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2.5 降血糖作用,2.6抗癌作用,2.7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2.8抗氧化作用,3.9前列腺渗透作用,

3.10其他作用:黄柏碱具有一定的肌肉松弛作用。此外,还具有镇咳、祛痰、利胆、抗病毒作用,对治疗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慢性肝炎均有一定效果。

3.临床研究:

3.1治疗菌痢:采用黄柏生药每次1.5—2钱,每日3次,煎服,疗程8—10天。治疗菌痢156例,痊愈者90%,基本痊愈者4.9%。

3.2治疗慢性上颌窦炎:患侧局部穿刺冲洗后,用黄柏流浸膏的30%稀释液徐徐注入,每侧隔4日注入1次,治疗10例,治愈8例,好转2例。

3.3治疗痛风:马剑颖等n31自拟痛风康水煎服,有效率为90%。

3.4治疗前列腺炎:贾金铭等采用前列腺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1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66.O%。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3.5中药治疗艾滋病:在完成临床前研究的基础上,治疗艾滋病药物“复方三黄散胶囊”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3.6其他:本品及其制剂或以其为主配合其他药物,还广泛用于治疗前列腺炎、支气管炎、脓疱疮、带状疱疹、咽炎、中耳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

4.黄柏的配伍与用量

4.1 配伍栀子: 栀子可清三焦湿热,佐黄柏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夹杂、热重于湿者。治疗银屑病(湿热型)、带下病(赤带),黄柏 6 ~ 10 g、栀子 3 ~ 10 g;治疗化疗后胆红素升高(肝郁湿热型),黄柏 10 g、栀子 15 g;外用(湿敷、灌肠)治疗应用癌症靶向药后出现的皮疹、放射性肠炎(湿热型),黄柏 30 g、栀子 60 g。

4.2 配伍苦参: 二药均能清热燥湿,苦参又能杀虫止痒,相须为用。治疗银屑病(静止期、急性血热期、血瘀型),煎汁搽洗或熏洗,黄柏 9 ~ 10 g、苦参15 ~ 30 g。治疗带下病(青带),黄柏 9 g、苦参 9 g。外洗治疗下肢溃疡病(湿热瘀毒型),黄柏 12 ~ 30 g、苦参 12 ~ 30 g。

4.3 配伍知母: 二药均入肾经,有清热泻火之功,黄柏擅清热除骨蒸,知母以其滋润之性制黄柏之苦燥,去性存用,清热而不伤阴液。治疗精子稀少型不育症,多用黄柏20 g、知母20 g;治疗骨关节炎(肾虚血瘀型),炒黄柏 15 g、知母 15 g;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阴虚火旺型),多用黄柏10 g、知母10 g,泻火之时又兼养阴;治疗癃闭、阳痿、慢性肾炎(阴虚型),黄柏 6 ~ 15 g、知母 6 ~ 15 g。

4.4 配伍大黄: 黄柏清热解毒燥湿,大黄通腑使湿热毒邪得以排出,二药相使一清一通,使邪去而安。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盛发期、邪毒炽盛期),多用黄柏10 g、大黄 10 g。

4.5 配伍苍术 二药相伍使燥湿之力大增,黄柏又可清热,苍术入脾、胃经,有健脾之功,故二者相配可共去中焦湿热。治疗眩晕(气虚湿热型)、泄泻(气虚湿热型),多用黄柏 9 ~ 10 g、苍术 9 g;治疗带下病(黄带湿甚者),黄柏 9 ~ 15 g、苍术 6 ~ 12 g;治疗寻常型痤疮(湿热蕴结型),黄柏 15 g、苍术 9 g;治疗痹病(湿热型)、痉证(湿热型)、汗证(湿热型)、经间期出血(湿热型)、前列腺癌(湿热下注型),黄柏 10 ~ 15 g、苍术 10 ~ 15 g;治疗口腔溃疡(湿热型),黄柏 18 g、苍术 12 g。

4.6 配伍漏芦: 二者皆能清热解毒,黄柏擅清下焦湿热,漏芦可通脉散结,助黄柏药力直达病所。治疗急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尿路感染等疾病(下焦湿热证),对蛋白尿、血尿疗效尤著,多用黄柏20 g、漏芦 20 g。

4.7 配伍龟板 :黄柏泻相火而补肾水,合龟板滋阴潜阳,又能益肾养血补心,清中有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火旺盛型),黄柏5~10 g、龟板20~25 g;崩漏(肾阴虚,肝火亢盛)、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多,炒黄柏 10 g、炙龟板 15 ~ 16 g;月经先期(血热型),黄柏 12 g、龟板 30 g。

4.8 配伍砂仁: 黄柏沉降而苦寒,入肾经,砂仁和中调气而性温,共用时取黄柏沉降之性,去其苦寒,纳气归肾。治疗口腔溃疡(阴虚火旺或心脾积热型)、牙宣(肾阳虚型),黄柏 10 g、砂仁 6 ~ 12 g;治疗牙痛(上热下寒型)、尪痹(上热下寒型)、燥痹,黄柏 20 g、砂仁 10 g;治疗不寐(肾阳虚型),黄柏10 ~ 20 g、砂仁 10 ~ 15 g;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反复发热、偏头痛(阳虚型),黄柏 10 g、砂仁 10 ~ 15 g;治疗急性白血病(肾阳虚,阴火上浮型),黄柏 15 g、砂仁 15 g。

泻湿热;治泻痢;退骨蒸;疗疮疡;止脐中痛之黄柏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黄柏   湿热   漏芦   苍术   知母   燥湿   蛋白尿   砂仁   苦参   生物碱   苦寒   栀子   大黄   前列腺炎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