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湿热之药,诸黄风痹之要药——白鲜皮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白鲜皮

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性能】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应用】: 1.治湿热疮毒、湿疹,疥癣。2.治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白鲜皮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白鲜皮主要含有生物碱、柠檬苦素、倍半萜及其苷、黄酮、香豆素类㈣化合物,还有挥发油和其他类型成分。

2.药理作用:

2.1抗炎及抗变态反应

2.1.1杭非特异性炎症:提取物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2.1.2抗变态反应性炎症

2.2皮肤药理作用

皮肤感染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在皮肤科中为最常见的疾病。而自鲜皮能成为中医皮肤科使用率极高的中药之一,与其抗炎、抗变态反应和抗菌等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曾有报道,白鲜皮水浸剂(1:4)对堇色毛癣菌、

2.3抗癌作用

自鲜皮醚提取物或乙酸乙酯提取物在O.01 mg生药/mL时都能抑制约50%人肺腺癌A一549细胞生长n”,证实了以前自鲜皮非极性溶剂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的报告。

2.4消化系统药理作用:白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溃疡作用。自鲜皮也有利胆作用,

2.5血液循环系统药理作用:有抗肥胖和抗高血糖作用;自鲜皮是通过促进血液凝固过程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产生止血作用;自鲜皮水提物有弱抗凝血酶作用。

2.6神经保护作用

从自鲜皮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它们是自鲜二醇,和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柠檬苦素(1imonin)、棒皮酮、黄柏酮和calodendrotide等6种活性成分。

3.临床研究:

白鲜皮为皮肤科常用药物,有内达关节,外行皮肤,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之功效,可治疗荨麻疹、扁平疣、足癣、湿疹等慢性、顽固性皮肤病。

白鲜皮可治疗妇科常见的外阴及阴道炎症,常以白鲜皮复方煎水熏洗或坐浴的治疗方法以清热燥湿,止痒杀菌。

白鲜皮复方可治疗小儿哮喘,是利用白鲜皮性寒,可清泻肺气之逆,与方中细辛辛温,升气道之闭配伍,寒热多并用,相得益彰。

4 白鲜皮的配伍与用量

4.1 配伍地肤子: 用白鲜皮配伍地肤子治疗风寒束表、营卫不和的慢性荨麻疹、湿疹及皮肤瘙痒。车前子清热燥湿祛风,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共奏清热利湿止痒之效。两者常用量为 1:1,用量均为 10 g];用白鲜皮配伍地肤子治疗湿疹,证属湿热及脾虚湿蕴者,白鲜皮燥湿祛风,地肤子祛风止痒,两者合用,治湿祛风止痒以治标。湿热证型白鲜皮和地肤子剂量为 1:1,用量均为 20 g。且常配合外治法,白鲜皮配伍地肤子煎煮外洗,用量均为60 ~ 100 g。而脾虚湿蕴证,白鲜皮和地肤子用量为3:2,白鲜皮用量为 30 g,地肤子为 20 g。用白鲜皮配伍地肤子治疗实证为主的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可清热解毒、除湿、祛风止痒,地肤子祛风止痒,两者配伍清热祛风止痒,白鲜皮常用量为 18 ~ 21g,地肤子用量为21g。

4.2 配伍大黄: 用白鲜皮配伍生大黄等药外用治疗各证型的化脓性毛囊炎,白鲜皮清热解毒止痒,配伍生大黄增强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之功效。白鲜皮用量为 15 g,生大黄20 g。

4.3 配伍白芷、蛇床子: 用白鲜皮配伍白芷、蛇床子治疗女性带下量多,色白或黄 , 或伴外阴瘙痒。白鲜皮祛风燥湿,蛇床子杀虫止痒,白芷入手足阳明、足太阴 , 走气分,亦走血分,清热燥湿止带,三者均为风药,风能胜湿,化湿止带。白鲜皮用量为 15 g,白芷、蛇床子均为10g。

4.4 配伍黄芩 :白鲜皮配伍黄芩治疗风寒束表、营卫不和的慢性荨麻疹、湿疹等,用白鲜皮祛风解毒,黄芩内清郁热,两者配伍可祛风解毒,兼清郁热。两者用量均为 10 g。

4.5 配伍苦参: 用白鲜皮配伍苦参治疗风热湿毒灼伤脉络、迫血妄行 , 瘀血内阻导致的过敏性紫癜,白鲜皮燥湿利湿,助苦参祛湿邪,给湿邪以出路,又祛风止痒。两者配伍,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之效,白鲜皮用量为15 g,苦参15 g。

去湿热之药,诸黄风痹之要药——白鲜皮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湿热   蛇床子   燥湿   苦参   变态反应   黄芩   白芷   清热解毒   大黄   提取物   荨麻疹   湿疹   用量   作用   药理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