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湿热重,究竟应该怎样祛除?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汗出見濕,乃生痤疿。”——《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接前文)观察现在的年轻人饮食,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好多都很喜欢吃辣的、口味重的食物。因为辣,像吃烧烤或者麻辣烫,或者是一些特别辣的食物,味道很好,很刺激。但是,吃完了之后就会感觉嘴里非常热,辣辣的,舌头也特别烫,这时候就需要用一种饮料来中和,那就喝一些冰镇的,温度比较凉的饮料,含在嘴里,然后再咽下去,来中和这种辣。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辣吃到肠胃里边,是刺激肠胃让它热起来,好让血液运行迅速。吃进肠胃里边,整个胃就跟着热起来了,血液运行特别丰富。在特别热起来的同时,又用凉水那么一激。这种现象特别像通过运动之后出了汗,皮肤表面特别热,然后用冷水一激,这叫做“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年轻人一般的肠胃不会受太大损伤,他都会把这种热气、这种湿郁积在胃肠里边,郁积在脾胃里边。

从中医的眼光看来,脾胃与面部关系很密切,足阳明胃经是上贯于整个面部的。所以,脾胃的气一旦郁滞,有湿和热之后,脸上就反映出来了。大多数人的脸上,尤其是眼睛下方区域,再就是两腮部这个区域——脾胃和肝胆所属的位置。脾胃一热了之后,肝胆也热。所以,脸上的区域就非常容易长痤疮,不容易好。中医的治法很简单,就是清热利湿。经常用的药,像茯苓,茯苓是化湿的,性平;还有薏苡仁,也就是老百姓经常吃的薏米。生薏米的性偏凉,有湿热的时候可以用。(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炒薏米的性就平和了,就是平性。所以,没有热,只有湿的人可用炒薏米。再加上一些化湿、调气、理气的药,像陈皮、苍术,然后再加上一些炒神曲,这是开通脾胃的药,重点把脾胃调理好了,脸上的痤疮大部分就能下去。这是针对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不是脾胃不好,而是肺热。肺热同时伴随有干咳、咽痛、无痰这种情况,这个时候需要清肺热。当然,我在临床遇到的就是肺热的患者比例大概也就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比较少。大多数还是属于脾胃湿热。

我在治疗的时候,就叮嘱患者,大多数的皮肤病,一定要注意忌口。饮食上要少吃辣的、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凉东西。这两样不能混在一起吃,一吃辣的再一吃凉的很容易产生湿,产生热,不仅让你脸上长痤疮,还很容易让你肥胖。这个肥还减不下去,所谓的肥就是脂肪,长在肚子上一圈。这种肥减不下去,什么原因呢?就是肠胃内在的湿气比较大,现在医学叫做新陈代谢不好,新陈代谢能力下降了之后,身体就有大量的脂肪沉积,就变成肥胖,所以,治疗方法也是两个字:化湿。

把湿气化掉之后,湿气就好了。但问题是,大多数这种类型的肥胖,湿气比较大的化湿时间会长,而且还要配合运动,像游泳、慢跑。所谓的慢跑是不要跑到气喘吁吁,而是要身体微微出汗,留有体力就行。同时,有的人,我会叫他深蹲,就是蹲下、起来,用标准的姿势练习深蹲。这几项一起练习,这个湿气就容易化掉。然后再配合“揉腹保健法”,大家看我的书或者是微信公众号上都有揉腹保健法,是专门揉肚子的一个方法,把这些湿气就能化开。这三管齐下,一般的湿气就容易清理掉,这是刚才对于减肥的建议。对于皮肤的这种湿气也是一样的,皮肤表面上的痤疮长在脸上,实际上它的根源是在脾胃。所以,把脾胃调理好了,这个脸上的痤疮就下去了。

还有一个病,是酒糟鼻。我经常治这种患者,大多都是中年男性比较多,经常喝酒,时间长了之后,其他地方不红,鼻头这一圈红。这就是喝酒多了之后,湿热专门陈留在脾胃中焦这个位置,只有鼻子周围有湿,红红的,热度退不下去。(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经常还长一些痤疮,都是围绕鼻子周围长,这种病的治疗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清热化湿的药,像我刚才讲的像茯苓、陈皮、生薏仁、炒薏仁,等等,这些药;再配合清热、活血化瘀的药,像丹皮、赤芍给配合在一起。大概也就一个月时间,这个鼻子头的红大多数都能退下去。但是,饮食这段时间尽量要吃素,饮食要清淡,不要喝酒,还要早睡觉,等等,这些都是养生的方法。这个养生的方法与治疗的方法,二者配合在一起,大多数人的酒糟鼻也就能好起来。

所以,中医治病看是似皮肤表面的问题,其实根源大部分都在内脏,或者就是在皮肤腠理。在皮肤腠理的方法,古人用煮水外洗的方法,苦参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药,煮水外洗就很好。调理内脏的,沉积在脾胃里边的这些问题,大多是用中药化湿,清热利湿。湿热一去了之后,皮肤的病也大多数都能好起来。

好了,今天的讲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湿热   黄帝内经   腠理   酒糟鼻   薏米   茯苓   湿气   脾胃   痤疮   肠胃   脸上   中医   年轻人   皮肤   身体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