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美色”?

众所周知,人类往往都有爱美的天性。

尽管美这一标准,因人而异,并没有固定的参照指标,但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几乎都会有一把衡量“美”的尺子。

何为“美色”?

当万物映入眼帘,这把尺子就会自动跳出来,给出关于“美”的判断。因此,所谓“美色”,亦是如此,即因人而异,不会有固定或可以参照的指标。

虽然“美色”并没有固定的指标或参照之物,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我们在这里探讨何为“美色”?

那么,何为“美色”呢?

其实对于人类而言,所谓“美色”,并不单指美丽的景色,也不是专指年轻貌美的女子,而是强调一种个人的感知,即“美色”本质上,源自于客观存在反映于人们内心的一种感知。

何为“美色”?

如我们看到一个大家都认为长得好看的女子,但是,仅凭着长相好看,并不足引起我们对于“美色”的认知。

为什么“长相好看”并不一定是“美色”呢?

其实是因为“长相好看”,大都有一种公认的标准,而“美色”本身却远远超出这些标准,所以,“长相好看”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美色”。

西方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谈到三种不同的“美”,即:

“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何为“美色”?

那么,不同的“美”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异呢?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就知道,颜色之美近在眼前,属于固定状态之美,而形态之美则较为丰富,且有可变的空间,但是这两种美,跟优雅之美比起来,却要逊色很多,为什么?因为优雅之美,说到底,纯属于精神化的感知之美,具有无限的变化空间。

因此,在这三种“美”之中,唯有优雅之美,才能算是“美色”。

更何况任何具体的东西一旦落到现实当中,时间一久,往往就会失去了美感,至少在最亲近的人看来,不再是“美色”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无法产生“美色”认知的真正原因。

何为“美色”?

著名作家王朔讲过一个“关于爱情”话题,他说身边的人,无论如何漂亮,也无法吸引自己,为什么?他进一步解释道,真正的爱情,在他看来,就是惊鸿一瞥,就好比在公交车上,偶尔见到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就在这瞬间,或许还能够让自己心里泛起一些涟漪,但是,两个若真的交往,落到生活当中,那就很难再有吸引力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正所谓“距离产生美”,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当然,所谓“美色”,首先是源于感性的一种认知,因为感性尽管来自于客观存在,但是,它与客观存在之间,却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正是这种距离,才会导致人们对于“美色”的认知。

何为“美色”?

若是抛开这种距离,当然,不会引发人们对于“美色”的认知了。

而这其实就是“美色”的本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礼记.》《孟子》《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美色   孟子   论语   尺子   因人而异   形体   认知   感性   长相   客观   优雅   好看   距离   指标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