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村上春树一直“陪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关心文学的人,大都知道前段时间又评出诺贝尔文学奖,不出所料,村上春树又“陪跑”了一次。

当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陪跑”了,据有心人的统计,村上春树今年已经“陪跑”了七次,这七次当中,他每一次都成为诺奖最热门的人选之一,但是,热度高并不等于获奖的机率高。

诺奖:村上春树一直“陪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因此,他又一次与诺奖无缘。

那么,村上春树每一次都与诺奖无缘,即一直“陪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即:

一、诺贝尔文学奖本身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首先是一个瑞典的奖项,当然,也是一个国际性的奖项。

而诺贝尔文学奖只是诺贝尔奖的其中一个奖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提到“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这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初由来。

也就是说,这个奖的评选人与评奖机制,包括颁奖人等都依据于瑞典的习惯与规则,而不是按照某种国际性的规则,甚至可以说,无论你的作品如何优秀,入选的前提,都需要经过再次翻译,否则,评委们根本看不懂,当然也不可能作出有效的判断。

诺奖:村上春树一直“陪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因此,任何瑞典以外的文学作品,都需要经过翻译之后,才有获奖的可能。

但是,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一经翻译,尽管表达的内容没有多大改变,但是,其作品的文风与意境,却早已不再是当初作者表达的意境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写得有多好的作品,评委们读到的版本,根本就不可能是作者表达的那个味道,特别是亚洲人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处于北欧那边的评委,很难体会得出来,更何况中文、日文这样的方块字,所蕴含的各种含义,在他们那里确实很难得到共鸣。

诺奖:村上春树一直“陪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当然,亚洲的作品,也曾获过诺贝尔文学奖,如莫言的《蛙》就是前几届的获奖作品,至于为什么能够获奖,我们也只能另找篇幅来探讨。

总之,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字奖,跟作品的质量或好坏并不能划等号,一部作品得以获奖,只能说明它适应了规则,而不能保证它就一定是最好的作品。

因此 ,村上春树的作品,多年来一直“陪跑”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不适应规则,而不是质量不高或运气不好。

二、村上春树的作品本身

诺奖:村上春树一直“陪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谈村上春树的作品之前,我想先谈一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因为这本书也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然,也是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国外作品之一。

当然这本书之所以获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本书本身所表达的内涵,即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并激励了拉丁美洲的人民敢于斗争反抗。

据说这本小说后来还引领了该国文坛的变革,引领了文学的新风潮,当然马尔克斯的这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确实在那个年代以及后来的世界文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堪称为一部划分时代的史诗作品。

诺奖:村上春树一直“陪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而村上春树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挪威的森林》,在这本书以及后来的作品当中,他更关注的是个人情怀的抒发或者是对于小人物的人生境遇的探讨,尽管这样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但远不及一部民族史诗那样气势磅礴,更没有探讨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命运,即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历史内涵。

甚至可以说,村上春树的作品,并没有能够更好地深入挖掘日本文化,并真实地表述出来,而这才是村上春树一直“陪跑”的真正原因。

更何况诺贝尔文字奖的作品,大多都比较严肃与厚重,而不是大众化或者人人都喜欢读的作品。

诺奖:村上春树一直“陪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所以,村上春树与诺奖无缘,每一次都跟着“陪跑”,并非无缘无故,更不是他本人运气不好,而是有着奖项与作品本身有关。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挪威的森林》《百年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村上春树   马尔克斯   拉丁美洲   诺贝尔奖   诺贝尔   挪威   原因   瑞典   百年孤独   史诗   国际性   奖项   文学奖   规则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