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养心、润肺还可益胃,清上焦之虚火,送给反复上火的你

开门见山,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麦冬,

麦冬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更是对其有着很高的评价,“久服身轻不老,不饥。”

《本经》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从字面意思理解,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本经》是说长时间服用麦冬,体重会减轻,人也不会老,肚子也不饿,那不就是升仙了吗?

当然不是!

我们先从麦冬养胃的功效慢慢聊起。

麦冬——养心、润肺还可益胃,清上焦之虚火,送给反复上火的你

麦冬

养胃阴,清胃火

麦冬是一味偏于苦寒的药材,擅长滋补阴液,有生津止渴、清胃热的功效,

有些人,常常口干舌燥,胃口也差,照着镜子伸出舌头看一看,舌头上往往没有舌苔,

这主要是因为身体内胃阴虚,导致的虚火旺盛,把舌苔都烧没了,

这个时候应该降火吗?

当然不应该,应该滋阴。

对于一些懒人,可以直接拿麦冬泡水喝。

如果追求疗效的,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温病条辨》中的益胃汤(麦冬,沙参,生地,玉竹),专治胃阴亏虚所致的各类疾病,诸如胃炎、2型糖尿病等,值得一提的是,家里的小孩子如果有厌食情况,也可以用益胃汤来治疗,疗效显著。

此外,胃一旦阴虚,胃肠道势必津液稀少,就像是一条干涸的河道,

体内的糟粕之物就难以被排出体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肠燥便秘,中医称之为“无水行舟”

那这时候怎么办呢?

无水就增水呗!

《温病条辨》中还有一个方子,增液汤(麦冬、玄参、生地)可以起增水行舟之效。

再回到开头我们提的《本经》中说麦冬“久服身轻不老,不饥。”

因为麦冬可以增水行舟,帮助身体把停留在体内的糟粕转运出体外,减轻身体负担,自然就有身轻之感,身体也更加健康,人看上去也会更年轻。

那“不饥”怎么解释呢?

一些人老容易饿,主要还是因为胃阴虚所导致的虚火旺盛,很快就把刚吃下去的食物燃烧殆尽了。麦冬可以滋胃阴,进而清胃火,饥饿感或旺盛的食欲这些亚健康症状就会改善。

麦冬——养心、润肺还可益胃,清上焦之虚火,送给反复上火的你

麦冬

养肺阴,清肺火

其实,《本经》中并没有记载麦冬可以养肺,养肺的功效是后人加上去的。

为什么呢?

还得从中医理论说起,

中医认为,胃五行属土,肺五行属金。土为金之母,故又培土生金之说。

即麦冬有养胃之效,因此可以益肺。

中医讲,喜润勿燥。中医还讲,肺开窍于鼻。

因此,肺一旦阴虚了,肺部的燥热就会循着鼻腔冒出来,

常常伴随的症状有:鼻燥咽干,干咳少痰,咽痛嘶哑等。

这个时候可以用一下《医门法律》中的名方——清燥救肺汤,就是麦冬与阿胶、杏仁等养阴润燥的药材合用的。

有些人肺阴虚的厉害,还伴有咳血,

这个时候,可以用《张氏医通》中的二冬膏(麦冬,天冬)改善,疗效显著。

麦冬——养心、润肺还可益胃,清上焦之虚火,送给反复上火的你

麦冬

养心阴,清心火

现在的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也快,

所以常常会有心烦失眠之类的情况。

中医讲,心藏神,心主神明。

心阴虚,晚上自然就会心烦,睡不好觉。

中医还讲,汗为心之液。

心阴虚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晚上容易出汗,中医称之为盗汗。

试想一下,睡觉的时候,一身一身的在出汗,浑身黏糊糊的,怎么可能睡得好?

这个时候,懒人依旧可以直接拿麦冬泡水喝。

在这里,也向大家推荐两个名方:

《摄生秘剖》中的天王补心丹和《温病条辨》中的清营汤,均是用到了麦冬、地黄等滋养心阴的药材,疗效显著。

麦冬——养心、润肺还可益胃,清上焦之虚火,送给反复上火的你

麦冬


麦冬被《本经》列为药之上品,是可以长期服用的。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用麦冬,以下人群不建议使用麦冬:

1、虚寒体质者

麦冬是一味偏于苦寒的药材,所以虚寒体质人群服用后,有增加腹泻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使用。

2、实热者

麦冬虽有清热之功效,但其本质是通过滋补阴液,来抑制虚火旺盛的情况,来达到阴阳平衡。而实热者呢,本就不存在阴虚症状,因此,使用麦冬不适宜。

那问题又来了,哪些人群属于实热的呢?

大致有三个特点:

舌苔黄腻、小便短赤、大便干燥。

麦冬——养心、润肺还可益胃,清上焦之虚火,送给反复上火的你

麦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麦冬   虚火   舌苔   疗效显著   生地   方子   苦寒   养心   糟粕   上品   药材   旺盛   功效   症状   中医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