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所有的病,都是这么来的。

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讲话,不停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对不对呢?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简单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没运动,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道理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

体会吃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知有觉地去生活,吃了某个东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现,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

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三、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调柔身心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状态。“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

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即“甘”的意思,中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让人的精神、身体的运转,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

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淡”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都可以。”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得太多太杂。

现在不少人身心疲惫,但学习热情很高,什么中医、国学、身心灵样样都不放过。无论是什么念头,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南怀瑾老师的书里常常提到,打坐坐到比较细微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身体都会有变化,都会有感觉,那个时候自然就不敢乱动念了。乱想乱看就会不舒服。

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精微感知力——虚己的功夫

人类的认知有两套模式:

一是元神,另一个是识神(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

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元神”是指本能和直觉,中国文化里常常提到的“心法”“悟性”,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的高阶,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

《易经》里有一句话: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中国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乃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通达一切。

通过传统的训练方法,静坐、站桩、太极……让我们慢慢学会不再过度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玩”,是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个字,不少东西是在放松的状态里无意中体会到的,太用力思考,太有目标,往往会错过。

手指放穴位下面凹凹瘪瘪的,这就是“虚”;放一会之后,就开始“突、突、突”地跳,“经气已至”,气血开始感应了;过一会儿它自己就会慢慢地开始起伏、开阖。

它会不断蓄势,有时候,会觉得下面有力在向上顶,而到一定时候它会沿着胃经,顺着小腿接通下去,通到脚脖子那儿,下不去了,为什么呢?那里是关节,这些地方不是太容易流通,而且容易存邪气,所以要打通关节。

再放一会儿,它继续蓄势,“嘭”,通到脚底了。原来身体里的寒气啊,热气啊,“呼、呼、呼”地出来了。等你的感知力越来越细微后,直接能够知道。

有一天晚上,印象很深,在他后背艾灸膀胱经穴位,做到某个点,感觉穴位里就像有喷泉一样往上涌,像是把悬空的艾条顶起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说明是实,“实则开”。人体内部有多余的能量,自然会向外扩散。虚是什么感觉?艾灸悬在穴位上有被吸进去的感觉。感觉?艾灸悬在穴位上有被吸进去的感觉。

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后来,我发现如果自己足够放松,拿着艾条的手会自己动,病人后背的气场会在艾灸过程中变化,把你的手,其实是艾条,引导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这个状态常常发生在双方都很放松,艾灸师“虚己忘我”的状态。如果艾灸师心不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目的性太强,虽然专注,但执着、用力,就感受不到这些了。

针也是这样,学针灸,可以常常空出一个小时,待在房间里给自己扎一针。扎上之后,静心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以前说的像扔一块石头在池塘里,一层层的涟漪散播出去,自己身体哪里堵塞、哪里通利就慢慢知道了。

当你虚静放松,没有那么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计划和各种烦心事涌动围绕时,自己的心就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

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在那里,等着你来发现。

你每天面对这个世界,每天都体会到一点新的,体会到像童话里的那些画面:太阳爷爷今天是很开心的,花儿向我微笑,有只蜜蜂飞过,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自净   黄帝内经   佛家   艾灸   都会   炉火   穴位   道家   身心   念头   中医   不好   身体   状态   原因   东西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