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缺穴——咽痛、咳嗽痰多、头痛落枕、痛经?统统找它!

生活中免不了遇到各种疼痛问题,一觉醒来发现脖子僵疼,感冒了头痛、咽喉痛,稍微吃多了点胃痛,“大姨妈”来了腹痛······疼痛简直是我们的贴身小伙伴,时不时在我们身上找一下存在感。

面对这些疼痛,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新的穴位——列缺穴,专治各种疼痛。

列缺穴——咽痛、咳嗽痰多、头痛落枕、痛经?统统找它!

列缺穴,乃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别名:童玄、腕劳。

穴义: 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首见于《灵枢·经脉》 :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掖下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手兑掌热,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

取穴: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历代中医学文献对列缺穴的主治应用均做了广泛的记载,其主治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现代临床医学中也经常运用列缺穴治疗某些病症。

1、 肺系疾病——治疗小儿咳嗽痰多、发热

列缺属肺经穴,具有疏风解表、通络止痛,宣肺利咽的功效,最常用于治疗风寒型感冒和寒痰咳喘。《通玄指要赋》记载 : “咳嗽寒痰,列缺堪治”。

咳嗽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痰湿蕴肺型咳嗽 又是小儿咳嗽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以咳嗽痰多为特点。百病多由痰作祟,小儿咳嗽也是如此,治疗小儿咳嗽一定要强调化痰,化痰务尽,而化痰多采用健脾化痰法,使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医宗金鉴》中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幼幼集成》论咳嗽说:“大抵咳嗽属肺脾者居多,以肺主气,脾主痰,故也。”

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在临床上具有主治表里两经有关病症的作用。

痰湿蕴肺型咳嗽,其病机主要是痰湿蕴肺,阻遏了肺部气机,使肺气失于宣降。其病机在里,病所在肺。通过掐揉列缺穴可以起到沟通表里,宣畅气机的作用,使痰湿得通,肺气得以宣降。

按摩列缺穴不仅可以化痰止咳,还常用于咽喉肿痛的缓解治疗。

当然除了掐揉的手法,你也可以选择中药贴敷列缺穴的方法来缓解咽部的各种不适。选用皇家小宝咽痛贴B型贴贴敷在双列缺穴位、重度咽部不适的患者加贴天突穴或廉泉穴,能够有效缓解咽部病症。对于小儿常见的口疮、口糜、滞颐、痄腮、咽喉肿痛、急慢性咽部不适等问题,皇家小宝咽痛贴绝对会给你带来惊喜。

临床医学还发现按压列缺穴、合谷穴对发热病症降温效果明显。发热的宝宝在进行常规治疗时,采用中医辅助治疗疗法,按压列缺穴及合谷穴,总有效率可以达到100%。

合谷穴作为大肠经原穴, 己经成为临床的特效穴位, 能够起到解肌退热、 邪从表解的疗效。列缺穴归属为手太阴肺经穴位,为手太阴之别络,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别走阳明,可以宣肺理气、通经活络。

《明堂经》记载列缺穴 “主热病”。列缺穴可以在清泄肺经之热时,清理大肠之气。对列缺穴进行手法按压 ( 将拇指指端按于患者的列缺穴位置, 并渐进性用力行深压捻动操作) , 能够成功降温、预防感冒。

2 、头项肩部疾病

列缺又为肺经络穴,一络通两经,络穴不仅可治疗本经所主病证,还可治疗与之相表里的经脉所主疾病,肺经和大肠经相表里,手阳明经循行过颈肩,上至头面,头项部为风邪易袭之位。

《四总穴歌》载: “头项寻列缺。”因此列缺穴亦可用于治疗头面部、五官科疾病。《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记载列缺穴“善疗偏头患”,《灵光赋》载 : “偏正头痛泻列缺”,《兰江赋》载 : “头部还须寻列缺”。

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海之所在,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要求是经络通畅、气血供应正常,使髓海得以充养。紧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偏头痛、青少年性头痛及功能性头痛,中医认为是由于经脉瘀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任脉,有疏通络脉病变的功效。

缓解头痛的方法:以食指由轻到重揉 100 下。手握患者手腕,以拇指尖部点按患者列缺穴 10 下。(治疗要点:在列缺穴点按10 下,每次点按穴位以得气为度即以患者感受到酸胀感。)

落枕或称“失枕”,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是入睡前无任何征兆,清晨醒后感到颈项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颈肩部疼痛,旋转连身,僵硬疼痛。中医学认为本病为风寒侵袭项背,致局部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患者24 h内就诊,病在浅表,虽颈肩部经气不畅但血瘀初步形成,故针刺单穴列缺可以达到通经疏气的功效。

列缺穴还可用于治疗四肢部疼痛性病症。如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类经· 疾病类》载:“手臂痛,列缺主之。由于列缺穴位于前臂,归于肺经,通于脾经,络于大肠经,接于胃经。而手足太阴、手足阳明经有贯通于上下肢。 因此,列缺穴在治疗四肢经络筋骨关节的疼痛性病证中应用广泛。

3 、消化系统疾病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腹痛、便秘、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也可以找列缺穴帮忙。

宋代琼瑶真人《针灸神书·琼瑶神书人部》载:“久疟牙疼小肠痛,大便秘结列缺功。”列缺穴可用于治疗疟疾日久,腹部小肠疼痛。 该书还记载道: “掌后指齐名列缺,小肠提痛便脓血,妇人血块死胎深,食痛泻痢寒气噎……下针有如汤浇雪。”

该著作指出,列缺穴不仅用于治疗小肠“提痛”“便脓血”等症,还可以用于治疗由于饮食失宜所致的相应疼痛性病变。

4、 妇科系统疾病

“大姨妈”这个东西真是让所有的女同胞们又爱又恨。它若是来,腰酸腹痛总是少不了(大姨妈完全无感的幸运儿例外);它若不来又该惹人整天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对于痛经的小姑娘,妈妈们总是会说:“没事,以后结婚了就好了”。可是结了婚、生了宝宝,痛经还是阴魂不散。那么你很有可能是虚寒型痛经,怎么办?此时可找列缺穴。

《内经》曰: “ 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太冲脉变少 , 天癸竭”。 “太冲脉”即指冲脉。 “冲为血海”冲脉上至于头 , 下至于足 , 贯穿全身 , 成为气血要冲。 针刺列缺穴频频行针,可达充盈冲脉之气。 使气血在补中有宣, 血密之证在气宣中得化, 经行痛减。

对于虚寒型痛经患者,刺激其双侧列缺穴时, 会有明显的传导现象发生,子宫部的远端循经感传现象, 痛经症状随即迅速消失, 小腹子宫部感至温暖或轻松:即使未有明显循经感传现象, 痛经症状也得了缓解。说明列缺具有较好的治疗虚寒型痛经的疗效 , 其作用与其循经感传现象有关。

列缺穴养生保健方法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面着力于列缺穴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并旋转前臂,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之后轻揉局部放松。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列缺   冲脉   头痛   任脉   太阴   表里   小肠   经脉   穴位   经络   气血   病症   小儿   患者   疼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