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城有好生意吗?

未来领袖加油站

各县城有好生意吗?各县城有好生意吗?

市区新开的品牌购物广场营业后,很多人发现原来我们只能在省会城市或一线城市才能看到的品牌和商品,可以轻松的体验到。这是一些品牌市场下沉的战略,也是市场发展的结果。

有些人去过几次之后,感觉这些购物的百货店生意还可以。于是,很多人就会想既然市场下沉思路可行,在市区不好做的生意,,如果在县城做,在县城开店做实体,生意会不会更好呢?

经过对身边朋友及客户情况的了解,综合多个真实的故事,以下这些总结仅供参考。

一般的门店是干不过夫妻店的。

大城市流行的商业逻辑是:高频、刚需和低单价。这背后有个最大的假设,就是足够多的用户。而县城线下生意突出的问题是用户规模不够,低加价率、高周转容易遇到问题。

各县城有好生意吗?

做实体店,就要考虑各种成本和费用,有人就算过,一家店必须最少一天有 3000 的人流才能够保本。

一天 3000 人流量,就是 3000 个人从你门口经过,30% 人进去就 1000 人,然后再 30% 成交,就是 300 单客单价 35 块,一天 10500 块钱,一个月经营就是 31.5 万,只有这样才能保本而已。

如果拿这样一个假设,到小县城去做,你就死定了。每天从门口经过的人一共才 1000 个,甚至更少,然后客单价还是 35 元不变。因为商品还是这个商品,你的客单价不变,所以你就不可能活得下去,所以那些跑到县城做生意(新零售)的人全都死了。

据我观察,县城里的门店依然以夫妻老婆店为主,本质上他们赚的是“辛苦钱 + 投资溢价”。以小超市这种低利润的产业来说,往往是一对非常吃苦耐劳的夫妻自己干。

如果不是大型的综合超市,你的门店装修得再敞亮,活动再多,都干不过他,因为他们二人店从早干到晚,你得雇人,还得分两班。你的员工加班还要加班费,人家可能还睡店里,24 小时营业,你这里硬成本一个月就差了 1 ~ 2 万左右。

所以夫妻老婆店在人流不足的地方,是不可能被干掉的,只有人流非常大的地方才可以支撑现代雇员制。在向县城的新零售探索中,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基本因素,就是你说的流量问题以及背后硬成本问题,只有设计出两者兼顾的模式才有机会做大。

伪需求和一种全新模式的尝试。

2018年秋,小刘决定要回乡创业,因为他发现老乡群里,很多老乡在外务工,想给家里留守儿童和老人买水果,既买不到,也无法送货上门。

小刘脑袋灵光,这可是一片蓝海。

拥有在大城市水果店的工作经验,让他基本摸清了生鲜店的进货渠道和成本把控的诀窍。再加上他长年担任门店的熟客微信群群主,对社群营销,更是有独到的见解。利用社群营销,在县城里开了实体店。线上线下精准对接。在营销学来说,这是典型的一线城市营销套路,对县城市场的降维打击,无疑是一个营销的成功模式。

每天,他都会在群里发当天水果照片和价格。顾客大多是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他们为尽孝心,也愿意花钱,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付款,小刘给客户家里留守老人和孩子配送,并拍视频作为反馈。

全新的营销方式,加上热情的服务态度,开业之后,水果店的生意非常好。

但没想到,小刘的水果店还是没撑过春节。因为,自从开店以来,小刘开始每天凌晨进货,早上运营微信群,接单,配送。即使雇了人帮忙,小刘依然累得开车差点睡着。

再累再忙不要紧,但不挣钱的瞎忙,就最致命了。对生鲜产品来说,进货成本,远远超过了预期……老家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加上很多老人一辈子节约惯了,心疼钱,所以对子女买来的新鲜水果有天然抗性。而超市打折的水果,似乎更有吸引力。人均收入低的乡镇市场,自然客单价也提不上去,再加上购买频率低,生意怎会理想?

这时候,小刘意识到,县城和乡镇的水果生意,被各大品牌抛弃,不是没有原因的。原来在大城市看到的生鲜的刚性需求,到了乡镇,一下子就变成伪需求了。

还没撑到樱桃上市的季节,小刘的店就关掉了,他重新回到城市,找了一份工作。

读完这个故事,也许你就明白为什么很多新开的很档次的水果店都很难赚钱了。

县城的消费习惯

各县城有好生意吗?

在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人们消费时越在意别人的眼光。大城市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转变为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小城市的人还会为别人的看法买单。在大城市,大家追求人无我有,讨厌重复,彰显自我。而在小县城,大家追求的是人有我也有,爱跟风,是小县城里人的一个共同心理。

当某件东西开始逐级形成一种趋势,大家会感到别人有了,我也得去搞一个。就像中国的手机和汽车的发展、高尔夫球练习场的快速扩张,小学生买电脑,大学生积极去考研,多不胜数。

其实这些东西对个人不一定很有用,但是如果他没有,会感到低人一等。并且一旦推广到某个爆发点,则会更加快速地发展。

其实可能你从大城市回老家一看,觉得那些品牌什么都不是,甚至设计很土,已经过时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在购买。

县城的老大哲学

在县城,当地最好的商场、酒楼、酒店、洗浴店、补习班和幼儿园赚走了那个行业最多的钱。通常好的酒楼也是门庭若市,最好的私立幼儿园也要托关系才能录取,而排名靠后的,则生意差很多。

所以去县城做生意,要考虑自己的行业是什么,通常来说,要想办法成为老大,成为那个行业规模最大的,会节约非常多的广告费。也只有成为老大,你才能赚到钱。

县城,不是一个按理出牌的地方

在三四线城市做生意,所有的商业活动中,标准化的事情由公司来做,非标的事情全部要让当地人干,比如加盟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县城的商业交往,契约精神比较差。做为外地来的大公司得遵守合同以避免成为被告,但是相反,县城的合作方则会不断挑战合同约定。管理众多的县城经销商,你得像放羊一样,不停地检查和督促,避免出现问题。当然最核心的是,如果只是一纸合同,在商业模式上没有核心资源制约,一切都是徒劳的。

县城还是有一些暴利生意是可以赚到钱的

县城这种三四线城市,只要你不觉得是坑人,还有一些暴利生意是可以赚到钱的。没错,就是你第一时间想到的坑老年人的保健品床垫。

各县城有好生意吗?

以送鸡蛋或大米的小恩惠,召集老年人开会、听课、宣传洗脑玉石床垫包治百病的功效,免费体验试睡。每天大清早都有老人排队,等着免费“试睡”。不愿意排队的,或者觉得确实有功效的,就把养老钱掏出来买回家。

县城很多赚钱的暴利生意背后,都是靠收割穷人的血汗钱而来的。还有一种血汗钱收割机,就是低价旅游。99元西湖两日游,399元香港三日游,699元三亚双飞豪华游。这样大城市玩剩下的低价旅游骗局,在地方倍受欢迎。结果可想而知,各种被套路买高价乳胶枕、玉石、名贵中药材等等案例遍地开花。

伴随市场不断的下沉,县城会有很多生意,但这个生意好做吗?如果这个生意很好做,早些年早就被人做光了。这才符合正常的逻辑。

一个有正常商业思考能力的人。一定知道,下沉市场确实有好生意,但只属于那些真正有实力,勇敢但又不鲁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水果店   生鲜   单价   暴利   人流   县城   大城市   水果   生意   成本   地方   品牌   商业   城市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