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条生命,不能白白逝去

21条生命,不能白白逝去

——从甘肃白银马拉松事故 看现实安全和应急

2021年5月23日,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日子。这天,甘肃白银发生一起21人遇难的重大安全事故。当日9时30分,最后一名失联者被找到,但已无生命体征。搜救接回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网友的愤怒跃然纸上:

21条生命,不能白白逝去


21条生命,不能白白逝去


这起事故,很多媒体从公共安全事故的层面进行了报道和解读,但我认为深度还不够,更确切的说,我希望通过此事能够引发国家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刻的思考。这里,笔者不建议用“XXX整顿”“XXX整治”“XXX活动”完成安全生产的升级改造,他们也不具备此项功能。

首先,我认为应该先从全员安全意识上进行深刻反思,事故真的离我们很近!

近期,有两件事深有体会。一次是某科研单位在一次集团公司安全工作会议上,参会负责人发言称,我们这类型的单位安全的很,不会发生事故,根本不需要安全管理部门监管!那是他忘记了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或不知道2018年12月26日发生在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的爆炸事故。

另一件事情是,某小区房屋做防水工程,笔者路过提醒高处临边作业(六楼且无防护栏杆)的工人要系安全带,工人嫌妨碍作业不肯系,提醒说万一头晕有可能发生高坠,答曰“我身体健康着呢”,最后经不起笔者的婆婆嘴无奈系上安全带。

从这两件“小事”上反映出,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底层作业人员,都存在安全意识不高,认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甚至抵触的心理。有些事,单纯的考核和培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拿此次越野马拉松来说,考核和安全培训大概率是没有的,有的是赢得比赛后丰厚奖金的诱惑(当然也有人不是为了钱),为了取得胜利轻装上阵无可厚非,但对极端恶劣天气的认识不足、风险判断不清就轻装上阵和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的工人有什么区别?

21条生命,不能白白逝去

其次,要尊重安全生产的规律,切不可轻安全重生产。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项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山地越野马拉松方兴未艾。一些地方看中举办赛事的宣传效应,加上能够拉动区域消费,收取企业赞助费、广告费,打造旅游品牌等因素,纷纷热衷办赛。然而,一些赛事往往只盯着经济效益,不愿意在服务和安全上多投入。有的承办企业根本不具备组织高风险体育赛事的资格和能力,只重视设置高额奖金等奖项吸引选手参赛,急功近利。相关部门在指导与监督上不想管或不会管,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本次比赛定位成越野马拉松也问题不大,但不知出于哪方面考虑,将比赛距离提升为100公里,要知道马拉松的常规距离是42.195公里,是为了宣传效果还是经济利益或其他目的就不得而知了,但应该不是为了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吧?越野+超长距离本身就有风险,再加上恶劣的天气,风险成倍增加。这在企业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目标设定不合理,重生产轻安全,不顾设计盲目提高产能,强令职工冒险作业是如出一辙的。

21条生命,不能白白逝去

第三,安全是生产的保护伞,应急准备是必要条件。

对于越野跑,气象局,应急救援队,补给点等,都要齐备,急救车,直升机也要提前打好招呼,这些都是成本,但是必须要有。

21条生命,不能白白逝去

从上图得知,100公里超长距离、20小时关门跑、海拔2000米,这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才能跑,难度与危险指数与寻常的城市马拉松完全不同。参赛者要在山地连续跑十多个小时甚至更久,赛道绝大部分都处于无人区,无法和城市马拉松一样拥有便捷的补给和及时的救援。这超长的100公里打卡点设置了9个,但补给点竟然只有一个?

在比赛开始前夜的22时16分,当地气象局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及阵性降水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内,大部分地方平均风力将达5-6级,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扬沙或浮尘天气”,消息发出后主办方仍继续组织赛事,没有停赛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们不禁要追问:作为专业程度要求极高的极限运动赛事,这场比赛各项组织工作是否达标,必要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赛事举办地,地形复杂、海拔较高、天气变化多端,仅靠简单气温、风力预报是否足够?是否有山区赛道天气变化的即时通报和研判、预警机制?比赛中途出现恶劣天气后,能否及时叫停比赛,让后续损失程度最大可能降低?

21条生命,不能白白逝去


但,问完了呢?

第四,培训工作要常抓不懈,而且要侧重于技能训练。

每一次马拉松猝死新闻的背后,所有人都在呼吁学习急救的重要性,却始终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到底哪里去学急救?你知道吗?中国公民的急救培训人数不足1%,之前在跑圈中流传兰州马拉松警察错误急救的GIF,不知各位还是否有印象?

21条生命,不能白白逝去

在这次事故中,很多消息都提到了失温。对于这么厉害的病症,恐怕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去跑越野赛会发生失温。实际上,剧烈运动后出汗很多,内衣会湿透,而湿掉内衣的热量传导速度,是干内衣的5倍。这会加剧体温散失,从而失温。再加上大风、冻雨等极端天气,进一步导致失温的发生。失温是很可怕的,这些心肺功能都大大强于普通人的高手们分分钟都抵抗不了,如果换做普通人可能就当场交代了……从手和脚麻木到人失去知觉据说只要4分钟。


知识点:

1.人体失温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级:轻度失温:33-37°C,颤抖、心律升高、排尿变多、呼吸频次升高、肌肉不协调、蹒跚、行为异常。

二级:中度失温:29-33°C,恍惚、颤抖减少甚至消失、虚弱、思维麻木、智商降低、口齿不清、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心律不齐、瞳孔放大。

三级:严重失温:22-29°C,昏迷、神经反射消失(对疼痛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和心律极低、低血压、可能出现心室纤颤、患者无法自主调节体温。

四级:致命阶段:低于22°C,肌肉僵硬,很少能觉察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现心室纤颤然后真正死亡。

2.失温后的处置:

二级失温的人,特征超明显,一则失温导致体力衰竭,二则他不停尿尿。二级失温后期的人形如游魂,他已经不尿了,此时,是队友拯救他的最后时刻。

以上非正常现象发生,队友一定要停下来救他,如何救?人工复温。搭建庇护所或者帐篷,塞他进睡袋。用热水袋包毛巾暖脖子两侧和腋下还有两腿中间,两腿中间热水袋或者暖宝宝多包几层啊... ...绝对不允许给二级或者介于二三级之间的人喝热水,再说一次啊。只有一级失温的人能喝热水,因为热水会迅速升高内脏温度,增加组织液体积,这样血液会迅速回到四肢导致严重低血压。不知多少二级失温是捧着保温杯喝死的... ...更不许搓病人四肢……这个死的更快。

三级失温理论上救不回一个好好的人,因为此时他心率已经很低,大脑会在数小时内严重缺氧,比高原还缺氧,即便挺到医院,救回来很可能是傻子。至于四级失温的症状前面说过了,人体彻底冬眠,心率只有一到二,呼吸近乎停滞,人体自我拯救的最无奈方式,这种人,你不管他,他也能用这个方式活十几个小时。至于抬下山到医院,就是尽人道了。

21条生命,不能白白逝去

职工对安全培训反感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企业的实际培训中,更多的是讲课+考试,考试不合格轻则扣钱重则离岗,对职工的操作技能、处置技能、应急技能等难于测量的项目几乎不闻不问。

最后

希望此事故:不光是引起甘肃省的重视,要能够引起国家层面对安全工作的全方位深入思考!不光是引起旅游局、体育局的重视,还要能够引起国家应急管理部门举一反三的系统思考!不光是对责任人进行问责,还要能够引发全民安全意识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气象局   心室   低血压   作业   心律   安全带   马拉松   赛事   呼吸   事故   距离   天气   风险   发生   小时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