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胃痛”,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文/北京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 刘燕南

长期“胃痛”,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有一些人长期“胃痛”,但胃部检查一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最后却被查出患有胰腺癌。这是怎么回事呢?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在整个消化道内,胰腺也是最重要的分泌腺之一,兼有内外分泌的双重功能。

胰腺的内分泌功能是通过胰岛分泌各种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物质来实现的,参与人体的生长调节和物质代谢,最为人熟知的作用就是调节血糖。

胰液则是胰腺外分泌的产物,由胰腺腺泡和导管系统共同产生,正常人体每日分泌1~ 2升胰液,其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和碱性液体,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而,一旦胰腺有了问题,常常表现出来的就是消化功能的障碍,尤其是胃部的不适。

胰腺癌的平均患病年龄为63岁,男性略高于女性,一般 40岁以下的人患胰腺癌极少。但近些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年轻的胰腺癌患者较 10年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5%左右。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低,约90%的胰腺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非常困难,这与胰腺的特殊位置结构、邻近有很多脏器毗邻有关,许多患者早期会误以为是胃、胆囊、肝脏的疾病,导致漏诊的发生。

胰腺癌临床症状的出现主要取决于肿瘤在胰腺的部位。胰腺肿瘤好发于胰头,腹痛、消瘦、黄疸是胰头癌最常见的3大症状。当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时,常常已临近晚期。

长期“胃痛”,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具体来说,当 40岁以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以下情况应高度重视。

1.原因不明的上腹部闷胀不适,范围广,部位较深,性质模糊,不易描述及准确定位,与饮食有一定关系,且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者。

2.出现与体位有关的顽固性腹痛和腰背痛。

3.无明确原因,短时间内体重显著下降者。

4.无肥胖病史,无家族史,近期突然出现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突然加重者。

胰腺癌的高危诱因

研究发现,胰腺癌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那些喜食腌制、烧烤食物,长期高脂肪、高动物性蛋白饮食的地区,其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其他如高热量饮食,特别是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而且过多食用奶制品和海洋食物也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饮食结构中高膳食纤维食物、水果和新鲜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较低。

长期“胃痛”,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长期吸烟,饮烈性酒,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慢性疾病病史者,长期接触有毒物质者等均为胰腺癌的发病高危人群。

此外,体重超重、肿瘤家族病史、反复多次胰腺炎发作等也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与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的相关职业是那些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较多的工作,有研究者认为在工作中与 β-萘胺和苯有接触的男性人群患胰腺癌风险增高。

胰腺癌与糖尿病

长期“胃痛”,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糖尿病患者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最高能达倍,而胰腺癌患者中高达 80%的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30%~ 40%的患者合并糖尿病。

对于病程在 2年以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应警惕糖尿病是否为胰腺癌发生的早期信号。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患者在确认胰腺癌数月之前,往往有糖尿病发作,这一发现可能提醒医生们对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中年患者要考虑早期胰腺癌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胰腺   胰液   胰腺炎   病史   胃部   胃痛   肿瘤   症状   糖尿病   患者   胰腺癌   人群   食物   饮食   风险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