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告诉您:这些人群对辐射的敏感性高,要做好防范

医生告诉您:这些人群对辐射的敏感性高,要做好防范

保健医苑

文/北京华信医院放射影像科 李家俊

医生告诉您:这些人群对辐射的敏感性高,要做好防范

当今,临床上影像检查种类繁多,但哪些影像检查对人体有辐射?如何对重点人群如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和婴幼儿做好防范以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医疗影像检查中辐射的问题。

哪些影像检查有辐射?

临床影像检查种类繁多,其中大家习以为常的检查如以X 线为基础临床所用的检查(X 线检查和CT 检查)对人体会产生辐射。此外,以放射性药物所发出的γ射线进行成像的检查如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对人体也会产生辐射。

X 线检查,如胸片、骨平片(根据照射部位不同又分为手X 线片、腰椎正侧位片、足部X 线片等)、消化道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这些检查可以发现部分病变,但它的缺点是观察的还不够细致,容易出现伪影而影响观察。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 的出现可以弥补X 线检查的不足,比如头部CT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脑内是否有出血、梗死;而心脏冠状动脉CT 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血管有没有斑块及狭窄;骨CT 检查帮助医生判断有无骨折等。遗憾的是, 虽然

CT 功能很强大,但它对人体的辐射量要比X 线检查大。与平扫CT 检查相比,增强CT 检查的辐射会更大一些。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 核医学SPECT 检查和PET 检查越来越多地被认识和接受,这两种检查的射线不同于上述的X 线,其利用的是放射性药物所发出的γ 射线进行成像。一般程序是在患者预约以后,由生产厂家及时将放射性药物送入医院的核医学科,后由工作人员将放射性药物经血管注入体内,在医学仪器的帮助下进行显像。目前主要涉及的显像种类包括:全身骨显像、心肌显像、肾动态显像、甲状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肺灌注/ 通气显像、PET / CT 肿瘤显像等。

基于X 射线、γ 射线的影像检查不可避免地会给检查者或工作人员带来一定剂量的辐射,但是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患者和医生准确评估病情、早期诊断,其益处远大于所可能带来的危害,因而有检查适应证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医生告诉您:这些人群对辐射的敏感性高,要做好防范

哪些影像检查没有辐射?

超声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普及的检查。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探测病变,因而没有辐射,超声检查对于某些器官如甲状腺、乳腺、子宫和卵巢、心脏和腹部的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孕妇对射线敏感,而超声检查没有射线,所以可以用于检查胎儿和孕妇。

人们常常谈“核”色变,磁共振检查(以

往称“核磁共振检查”)往往也被误认为有“核”辐射。事实上,磁共振检查是用仪器探测体内的氢质子,发出“信号”,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信号”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病变有不一样的“信号”,因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部位和性质。

磁共振的仪器和显像过程并不涉及X 射线、β 或γ 射线,因而对人体并无辐射,需要注意的是磁共振检查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检查。

医生告诉您:这些人群对辐射的敏感性高,要做好防范

讨论辐射不能抛开剂量问题

射线看不见摸不着,它长什么样?有没有重量?人们虽无法用肉眼感知,却可以用“剂量”来定量它。这里说的“剂量”就是指辐射对人体照射的射线“量”,单位是毫西弗,是辐射剂量的基本单位之一。辐射剂量的主单位是西弗(Sv),但由于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通常用毫西弗(mSv)来表示,1 毫西弗等于千分之一西弗。

成年人一年接受大自然中的本底辐射剂量大约是2.4 毫西弗,由于地理位置、纬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底辐射剂量有所不同。影像检查中的CT 和核医学的SPECT、PET 仪器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辐射。

需要注意的是,辐射的剂量是一个很难统一定量的数据,因为它的测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机器的型号、CT 检查中扫描参数的设置(如球管电压、电流、扫描层厚等)、X 线检查中参数设置、核医学检查中药物的剂量不同等都会造成不同剂量的辐射,不同的检查部位受到的辐射剂量也不同。

一般来说,一次胸部增强CT 产生的辐射在4~8 毫西弗之间;一次低剂量胸部CT 平扫对人体有效剂量仅不到1 毫西弗;X 线照射产生的辐射仅大约为CT 的1%

核医学由于使用的药物剂量不同,辐射剂量差别较大,不同的检查器官辐射量不同,每次检查一般在1~7 毫西弗之间,PET / CT 检查由于既使用了放射性药物又使用了CT 检查,因而辐射剂量要比单纯的CT 检查高,也比SPECT检查略高,一般在10 ~20 毫西弗之间。

不同的检查辐射剂量不同,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辐射的敏感性是不同的,通常年龄越小者对辐射越敏感;同一年龄者一般女性较男性对辐射敏感;同一个体不同的器官,敏感性也有差异,睾丸、卵巢、眼睛、骨髓等对辐射较为敏感,骨、皮肤、肝脏、肺、膀胱等器官不敏感。影像学检查虽然有辐射,但一次检查剂量很小,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通常对人体器官造成照射效应需要达到几百(较敏感的器官)或几千毫西弗以上。

长期接触放射性的医学工作人员需要注意放射性防护;孕妇、婴幼儿由于对射线敏感,尽量避免放射学的检查,准备怀孕的妇女应慎行放射学检查,假如必须要做,最好在6 个月后再怀孕。假如检查时未知是否怀孕而事后发现怀孕的,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应该听从专业人员的建议,只有在剂量超过一定的限值时才考虑终止妊娠。

医生告诉您:这些人群对辐射的敏感性高,要做好防范

有辐射还能检查吗?

长期接受大剂量的辐射当然对人体具有危害,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损害,严重时可以诱发恶性肿瘤。

但作为患者,应该知道检查对明确病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的“金标准”,而核医学的心肌显像检查是明确心肌有无缺血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虽然以上检查都有一定的辐射,但可以致命的心肌梗死相比,就显得没有这么重要;而人们常规做的X 线胸片、腰椎X 线片和CT 平扫检查等,辐射剂量就更小,一次甚至几次检查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尽管如此,对于患者来说,做任何一种检查还是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有需要再做检查,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医生告诉您:这些人群对辐射的敏感性高,要做好防范

放射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进行放射影像检查(包括放射科和核医学科的检查)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通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

1. 患者和检查陪同人员应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在规定的区域内候诊或检查;医院内有辐射的地方会有“当心电离辐射”的标识,应予以注意;当铅门上方的警示灯亮时,严禁进出检查室;检查完毕应尽快离开。

2. 患者或陪检人员进入各类射线机房时,可要求工作人员提供防护用品,或者执行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3. 近期准备怀孕或处于孕期的家属、携带婴幼儿的家属禁止陪同检查。

4. 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尽量避免同一部位的短时间内重复检查;不要盲目要求不

必要的射线检查项目。

5. 做核医学检查的患者注射药物后24 小时内,避免与家人亲密接触(比如同桌吃饭或同床睡觉),尽可能保持距离2 米以上。24 小时以后随着药物衰变,辐射量极其小因而不用担心。

6. 做核医学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后尽量多喝水,多排尿,促进放射性药物排出体外。

欢迎订阅,电话订阅有好礼!订阅热线:010-65242081

医生告诉您:这些人群对辐射的敏感性高,要做好防范

我们竭诚欢迎广大医护人员(撰写医学科普)和社会人士(撰写人生感悟、名人养生)踊跃投稿,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备底稿。文稿不拘文体、格式,力求通俗易懂,具备科学性、普及性、实用性、新颖性,字数以2000 字内为宜,请勿一稿多投,否则本刊拒付稿费。文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投稿邮箱:health-care@163.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辐射量   敏感   医生   核医学   磁共振   冠状动脉   造影   剂量   射线   超声   器官   不必要   患者   影像   人群   工作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