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长高门诊看到凌晨1点多!午夜实录:打了鸡血的家长,打了鸡血的医生

猜猜看,这个暑假,杭州哪个科室或专科的门诊医生下班最迟?晚8点?晚10点?你可能想不到,看生长发育门诊的医生在最辛苦的行列。一个医生一天看100多个病人很正常,有的医生早上6点半就开诊了。有的医生甚至要从早上8点看到次日凌晨1点多才下班。


医生正常上下班行不行?不行啊,家长挤满在门口,好多还是从外地赶来,总不能让他们空跑一趟吧。


记者的朋友圈里,前段时间也连续有家长在感慨,说今年看长高门诊的好像都打了鸡血了,半夜11点多了,诊室门口还排了好多人,估计轮到要半夜12点多了。


有家长说,前几年,一些家长拼孩子的学业拼杯赛,后来杯赛不让办,民办要摇号,分配生政策出来了,现在双减政策又落地,学业上面可拼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就拼起孩子身高来了。


到底有多拼?我们的记者也问了医生了。医生说,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一些长得快一点,“病急乱投医”,轻信社会上一些小机构的漂亮说辞,结果一个月就花去了6万多元。甚至有一年内花去48万元,最后却只多长高了1厘米!


有家长开玩笑说,估计现在最焦虑孩子身高的,很可能也正是以前最焦虑孩子学业的。“培训班上得多了,运动、睡眠就少了,势必会影响孩子长个子,然后又带孩子去看一个个长高门诊。”


上周,新华社发了一篇与长高门诊有关的文章《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文章指出,近年来,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太焦虑了,“人手再多,都没有需求大。”一家医院儿童内分泌科的医生说。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到医院咨询,想给孩子注射“增高针”。所谓“增高针”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指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给使用者带来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风险。文章一出,当天股票市场上,国内生长激素两大龙头股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跌幅都高达10%,市值缩水超百亿。不过这周,这两只股票的市值又回涨了不少。


其实现在的孩子普遍比父母长得高多了。近4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也随之显著提高。根据2015年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男性人均身高167.1厘米,女性人均身高155.8厘米。人均身高最高的省份是山东,男性175.4厘米,女性169.45厘米;浙江省的男性人均身高170.9厘米,女性人均身高160.88厘米,也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从医学角度来说,男性身高只要不低于160厘米,女性身高不低于150厘米,都属于正常范畴,无需治疗。


最近一周,记者跟诊杭城多家医院和医馆的生长发育门诊,发现家长们对孩子身高的期望普遍很高。身高1米60的家长普遍接受不了儿子只有1米60甚至1米70,而1米70的父亲则希望儿子能有1米80。有医生在门诊时,甚至遇到1米75的初中男生也来看长高门诊,要求打生长激素,希望长到1米8以上。还有的家长为了长高,不信验方信偏方,乱吃东西“拔苗助长”,结果反而导致孩子骨骺线提前闭合造成终生遗憾。


更多的家长像杭儿风一样,带孩子去拍骨龄片。一旦预测身高不理想,马上忧心忡忡,到处看医生,甚至直接要求打生长激素,把孩子也弄得紧张兮兮。事实上,各家医院看骨龄片预测身高的技术方法并不统一,不同医生凭经验预测出来的结果可能也不一样,单凭骨龄片预测出来的身高与最后的实际终身高很可能差异很大。


“儿童生长发育不仅是医学范畴的问题,也是关系每一个家庭的社会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傅君芬教授说,一方面,家长要正确认识儿童体格发育规律,避免过度焦虑,避免寻求过度治疗。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儿科培训体系内,通过推行系统化、同质化和标准化的诊疗培训,规范儿童体格发育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儿科医生整体评估和管理水平。


让我们走进长高门诊。听听多个家庭的“增高”故事,听听多位儿科名医的肺腑之言,也了解一下长高的一些误区和真正“秘方”。


早上8点多开诊
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已过凌晨1点
长高门诊午夜实录


这是上周三一个普通的夏夜。


晚上9点半,城隍山下的一条小路上,行人已寥寥无几,两侧的公共泊车位停满了汽车,除了杭州牌照,还有金华、宁波等省内其他地区的。


杭州长高门诊看到凌晨1点多!午夜实录:打了鸡血的家长,打了鸡血的医生

城隍山脚的一条小路,行人寥寥无几


路边的一家中医馆却是另一番热闹场景。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在医馆门口的长廊上玩耍,几个成年人显然已经累着了,直接躺倒在了长廊的长凳上。


走进诊室,分诊台前站满了家长。长廊最南面的一间诊室门口,近20张长凳上仍然坐满了家长和孩子,大家一边聊着天,一边紧盯着叫号屏幕。屏幕上显示,还有32个孩子在候诊。这样的热闹场景,让记者一度有点恍惚,这真的已经是晚上9点半了吗?


没错,他们都是来看长高门诊的。


21:35
有人花400元找黄牛挂号
有人凌晨2点多来排队


“现在几号了?”一位穿着黑色T恤的小个子妈妈带着儿子匆匆赶来。


“刚刚叫到119号。”边上几位家长说,“你几号?”


“还好还好,没过号。” 小个子妈妈舒了口气问:“我是第一次来看,儿子骨龄偏小2年,偏小太多也不行……在余杭看了半年多,朋友介绍我到这里来的。但这个号很难挂呀,我打电话根本抢不到,找了黄牛才约上。你们都是哪里挂的呀?想讨教下经验。”


一说到抢号难,家长们顿时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


“真的很难抢,半分钟就没了号子。”


“我们全家四个人设好闹钟,加起来打了百来个电话,也没有抢到。”


“你们杭州的还方便,我们义乌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约到,约到了才能安排时间。”


“黄牛卖400块一个号子呢,医馆挂号再100块,看一次光挂号费就要花500块钱,还不算来去路费什么的!”


有一次我凌晨2点多就来排了,门口有一张白纸,上面会有医生的名字,你第几个到就在序号边上写孩子的名字,然后把病历本放在那边就可以了,后来的人按顺序接着排……等到7点半医馆开门,工作人员会一个个叫号登记,这时候就必须把孩子带到。那次大概我排得早,当天早上就看掉了。”


“不容易,不容易,真不容易……”


22:10
10岁女孩说,我们号子越挂越晚啦
117号,126号,143号……


有一位妈妈排的是143号,晚上10点多带孩子赶到医馆。“抢了1个月号子呀,上周终于抢到了!”


妈妈说,女儿去年7月刚满8周岁,乳房有点发育迹象,当时验了血又做了B超,医生说孩子已经在真性发育的临界点了,不干预的话2年内就会来月经。


“我女儿去年就超过1米4了,在班里一直算高的,听到医生这么说我有点蒙,担心孩子发育了长不高,总想让她发育晚一点多长点个子。去年就一直在这里看,每 7周来一次,看了一年多了,挂号确实很难。复诊的前两周,我就盯着抢号,实在抢不到的话就先复个方,抢到为止。毕竟黄牛400块一个号,溢价太厉害,这个钱还是省省。”


“我看下来90%是女孩,和我们家一样,8岁就有发育迹象了。吃中药么压一压,不要这么快发育,这也不是说吃一两个月就好的,我自己理解嘛,吃一个月药就是让月经晚来一个月。不过医生说了,等孩子长到1米5,就不用来看了,让她自由发挥。”


“我们号子越挂越晚啦,117号,126号,143号……”女孩在一边说,“最晚一次到家都凌晨1点多了,上学的时候就先在家写完作业、洗好澡再来,回家可以直接睡觉。”


23:02
“早上到现在都一整天了!我想睡觉!我困了!”
儿子一句抱怨
门口徘徊了半小时的妈妈终于决定打车回富阳


1个多小时过去了,22点52分,屏幕显示还有20个孩子在候诊。


许多孩子已经支持不住了,两个小女孩躺在分诊台前的木椅上已酣然入睡,其中一个侧脸盖着骨龄片。


杭州长高门诊看到凌晨1点多!午夜实录:打了鸡血的家长,打了鸡血的医生

22点44分,在门口候诊区睡着的两个小女孩。


这要看到什么时候啊,记者到门口透透气。


这时,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出来,大女儿约摸15岁,小儿子约摸10岁,他们在门口徘徊了好一阵子后,回头问保安这里到富阳的顺风车是不是不好打?


保安说,都半夜11点多了,顺风车肯定难打,到富阳的就更难喽。


“我们坐地铁来的,路上花了两个小时呢。我以为不会弄到这么晚,这里打个车回去要120多块钱呢,我想顺风车能便宜一半,不过没人接单。”妈妈说。


“这么晚了没办法,你要么在附近旅馆住一晚,白天再走。前面500米左转,那边有旅馆的。这里看病来不及回去的,住附近的挺多。”保安建议。


“我们三个人住旅馆可能比打车还要贵,不如直接打车回家睡呢。”妈妈又犹豫了。


“要不我们打车到火车东站附近住,明天一大早我们就坐地铁回家?”大女儿提出建议。


“能不能别纠结了!早上到现在都一整天了,我想睡觉!我困了!快点吧!”男孩开始还和姐姐打打闹闹,此时因为困倦,已经显得有点不耐烦。


儿子的这句话让妈妈下决心打车。网约车到达已是23点25分,而开到富阳差不多还要1个小时。“我们先走了!”妈妈和坐在门诊部外的一对父子打了声招呼。


23:30
我1米7,儿子总不能比我矮吧
父子俩打车300公里,当天来回杭州和慈溪


这对父子来自慈溪,23点左右,孩子看完诊坐在门诊部外的长凳上打游戏,原来他们也在等车。


“慈溪到杭州开车要2个多小时,来回自己开车太累了,我们早中饭吃好打车的。花了400块钱,打了辆电动汽车,但儿子说坐着很不舒服。”爸爸说。

爸爸说孩子开学上初二,上个月拍出的骨龄片显示骨骺线开始闭合,但身高才1米6,体重倒有60多公斤,急坏了老爸。


“去年暑假就有点发育迹象了,长胡子咯……拍了骨龄,医生说在正常范围,我也没有特别关注。今年4月,我又带他拍了次骨龄,那时候明明还好好的,才过了3个月就说手指关节好几个地方要闭合了,这能不急吗?我1米7,他妈妈也不高,孩子个子我们也不期望很高,但总不能比我矮吧?”爸爸有点焦虑。


“医生说骨发育说不准的,说长就长了。我老婆的朋友介绍我们到杭州,她说她儿子去年也有提早发育的迹象,在慈溪看了好几家医院,最后还是来杭州看。几个月来一趟,差不过看了一年,现在没再吃药了,身高倒是和我儿子差不多,但主要他们骨龄正常,还有很大的生长空间。”


打听清楚抢号和看病的过程,爸爸上周打电话预约。“没想到运气不错,一打就抢到了号,叫我今天下午3点前取号。”


下午2点多,他们取到了128号。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晚上8点后过来就可以。于是下午,爸爸带儿子逛了西湖,又吃了饭,8点多再次来到医馆。


“等到10点半才看上。医生说我儿子已经到了青春期,现在要努力长高,要以补为主。这次他配了3个月的中药让我们先吃着,到时候再来复诊。喏,那一大箱子都是中药材,哦,还有点西药。”


23点53分,父子俩坐上了回程车。这次,爸爸特地叫了辆汽油车。“回到家得凌晨2点多了,出来了一整天,我们都挺累的,让儿子坐得舒服点。”


杭州长高门诊看到凌晨1点多!午夜实录:打了鸡血的家长,打了鸡血的医生

慈溪父子配回的一箱中药


23:58
爸妈带13岁的男孩看长高
5岁的弟弟23点不到就睡着了


午夜0点,门诊部里没有了嘈杂,安静了不少。那个用骨龄片遮光的女孩依然睡得很沉;针推室里,也有好几个孩子在床上睡着了;还有几个坐在椅子上玩着手机;只有一个男孩躲在角落里看书。


叫号屏上还有9个孩子的名字,按照这样的看诊速度,估摸当天的门诊在次日凌晨1点结束。


一会儿,看书的男孩合上了书,走到显示屏前看了看。记者问他是第几个,他说是最后一个。


“我第一次来8点多就轮到了,不知道为什么这次这么迟,排在了最后。”男孩向上推了下眼镜,用手揉了揉眼睛,努力让自己清醒些。


“爸爸妈妈呢?”


“爸爸坐在能看到号的地方,妈妈在陪弟弟。”


边上另一位候诊的家长,指了指针推室,说:“他还有个弟弟,只有四五岁,11点不到就睡着了,开始睡在椅子上,后来睡到里面了。”


“为什么到这里来呀?”记者问。


“个子矮,只有1米5,今年小升初了,我长不高,爸妈就带我来看。”


“你们住哪里,这么晚等下怎么回去?”


“我们富阳来的,自己开了车,看完爸爸开车回去。”


0:20
路边停车第一个小时6块
后面8块一小时
很多家长为看长高门诊一停就是一整天


凌晨0点20分,记者出去买水,路过边上的一个小区,向保安打听路边停车位的情况。


保安说:“路边停车位很紧张的,早上8点不到车子过来就没地方停了,还是打车方便点。很多人一停就是一整天,路边停车第一个小时6块,后面就是8块一小时。我们这里双休日会开放一部分地面车位,不过也不够用的。有的家长一停就是一整天,这个费用也厉害的。”


1:05
一天的门诊终于结束了


凌晨1点05分,看长高门诊的医生终于走出了诊室,上了门口等着的一辆商务车,很快消失在夜幕中。从早上8点多开始,这个看长高门诊的医生,看完这150个病人,花了近17个小时。


两分钟后,1点07分,富阳那男孩一家取了药也走了出来,妈妈抱着依然沉睡的弟弟,爸爸从远处取完车,一家四口终于上了车。


又过了三分钟,1点10分,医馆的大门最终合上。一瞬间,城隍山下的这条小路寂静无人,恢复了深夜原有的宁静。


而那些来自杭州城区以外的就诊者们,好多还疾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可能还要再过一个小时才能到家。



生长发育门诊专家
这个暑假一天100个病人起步


浙大儿院
内分泌门诊一天要看六七百人
一个暑假估计超3万人次


进入暑假,浙大儿院的内分泌科门诊量可能是省内最高的,最近每天都在600—700人次。预计一个暑假下来,就诊人数会超过3万人次。


每周五是董关萍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在这个暑假,她从早上7点多一点就提前开始门诊,一天要看超过100个病人,直到傍晚6:30左右看完。


“暑假里来看性早熟和矮小等内分泌问题的孩子特别多,尤其是一些以前来看过的孩子从外地赶来,我一般都会给他们加个号,以免他们白跑一趟。”


董关萍主任医师说,最近门诊里最多的是来看矮小的患儿,其次是性早熟。尤其是夏天,有些家长给孩子洗澡或带孩子游泳时,发现儿子的小鸡鸡发育了,或女儿的胸部隆起了,担心孩子提前发育以后长不高了,于是趁放暑假,急着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杭州长高门诊看到凌晨1点多!午夜实录:打了鸡血的家长,打了鸡血的医生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董关萍主任医师门诊


浙江省人民医院
儿科主任的门诊里超八成来看生长发育


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罗晓明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内儿科内分泌方面的专家,他的暑期门诊中,80%以上的患者是来看生长发育的。


8月7日周六早上6点半,罗晓明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门诊,两杯咖啡一壶茶陪伴了他一上午。中午12:55终于看完了42个患者。吃中饭花了15分钟,马不停蹄地又开始看接下来的67个患者。


罗主任说,每年寒暑假都是就诊高峰。今年7月以来,他的门诊量比平时增加了50%以上,其中有不少患者是从外地特意赶来的。这些家长下决心带孩子来一趟杭州不容易,时间、路费都花了不少,作为医生,他特别能理解家长的这种焦虑,所以在自己精力、时间允许的范围内,能加号的尽量给他们加号。


一位在诊室外等候的妈妈告诉都市快报记者,她早上8点多就带着女儿来排队加号了,加到的号已经排到了下午。考虑到抽血检查可能要空腹,直到下午快1点,她都没让9岁的女儿吃饭。


“去年1月第一次来看的,那个时候各种检查都正常,结果过了两个月她就有点早发育了,我们今年再来查,发现骨龄提前了。”妈妈搂着女儿说道。进了诊室,罗晓明主任听说女孩还没吃饭挺心疼的,嘱咐妈妈下次可以提前说一下,先给她开检查单。


当天,罗晓明主任的儿科门诊,看到了晚上10点才结束。


杭州长高门诊看到凌晨1点多!午夜实录:打了鸡血的家长,打了鸡血的医生

8月7日,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超八成来看生长发育。


浙大一院
生长发育门诊7月接诊2800人次
女孩大多看的是性早熟
男孩因为长不高而来


上周三,浙大一院总部一期儿科主任王春林的儿童生长发育专家门诊,来自舟山的右右妈带着13岁儿子右右,时不时盯着叫号屏,看看叫到几号了。


右右开学就是六年级学生了,身高1米57。前段时间,右右妈觉得右右好像开始发育了,声音也变了,她带着右右在当地医院测了骨龄,偏大一岁多。“我们当地医院的医生说孩子预测身高只有1米67,我急死了。我和他爸爸都不高,总想孩子超过1米7啊。”


下午3点,号子终于叫到右右了。“我们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抢号,真的是拼手速,终于抢到了。”右右妈赶紧带着右右走进诊室。


当天,王春林共接诊了111个患儿,为了照顾远道而来的患者和家长,他把门诊时间提早了半个小时,从早上7点半一直看到下午5点半。“暑假开始门诊基本上都是井喷的,尤其是很多外地家长带着孩子来就诊,上个月我们生长发育专科门诊接诊了将近2800余人次。”王春林说。


杭州长高门诊看到凌晨1点多!午夜实录:打了鸡血的家长,打了鸡血的医生

王春林主任正在看诊


杭州市儿童医院
门诊里的孩子以性早熟和矮小的患儿为主


在杭州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门诊的号子同样也是一号难求。


“杨主任,我连续两个星期,都没挂上您的专家号,实在没办法,周五我让老公来现场挂号碰碰运气,结果周五下午三点多到医院,号子早就挂完了。” 上周六8月7日上午10点多,一位外地的患儿家长推开内分泌科杨素红主任医师门诊的门,请她加个号。


杨素红主任医师说,周六全天门诊下来,要看100个左右的病人,门诊里的孩子基本上以性早熟和矮小的患儿为主。


杭州长高门诊看到凌晨1点多!午夜实录:打了鸡血的家长,打了鸡血的医生

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杨素红主任医师的门诊


记者 俞茜茜 张静 金晶 张煜锌 林佳琦

通讯员 祝姚玲 王蕊 陈晓华 郑佳 汤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杭州   门诊   富阳   家长   医生   号子   诊室   生长发育   儿科   实录   午夜   身高   早上   儿子   爸爸   妈妈   孩子   凌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