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一到夏天,手脚就长「小水疱」?

三甲天团

翟晓翔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

赵 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


脚气是群众对足癣的俗称,还有很多其他名称,如脚湿气、烂脚丫、“香港脚”等。


足癣是因一类叫“皮肤癣菌”的真菌侵犯了足部的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疾患,局部皮屑的真菌镜检是其确诊的标准。


这类微生物具有亲角质的特点,容易在人体皮肤定植。


多少人一到夏天,手脚就长「小水疱」?


患者常表现为趾间的小水疱、趾间糜烂、浸渍、丘疹鳞屑、脱屑、干燥、皲裂等,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多在夏季加重。


足癣不仅使足部的皮肤组织受累,通过搔抓还会引起手癣。


多少人一到夏天,手脚就长「小水疱」?


此外,真菌还不断向趾(指)甲“进军”,据统计,约1/3的足癣伴发甲真菌病,即俗称的“灰指甲”。


既然足癣是传染性的,首要的是避免接触传播。通过治菌、治人、治环境的原则,足藓还是能够科学诊治。


治 菌


使用抗真菌药物可对足癣起到疗效,包括外用药、口服药物等。


对于轻中度的足癣,外用药物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特比萘芬的溶液、霜剂和软膏,疗程为2~4周。



继发细菌感染时,同时应用抗菌药物。


多少人一到夏天,手脚就长「小水疱」?


抗真菌的外用药膏需一日2次使用,涂布的范围应达到足踝部,以确保对感染区域的全面覆盖。


药厂制造的外用药包装软管通常以5毫米直径开口为标准,挤出由食指指端到该端关节折痕间的距离长度的药量称为1个指尖单位,重量约为0.5克。


每只脚每次应使用2个指尖单位,即约1克量。



口服抗真菌药物有肝损的可能,慢性或活动性肝病患者禁用,所有患者在使用该类药品前都应该进行肝功能检测。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儿童也需慎用。



治 人


中医认为,水疱、糜烂等症状属于人体内湿热的表现,攘外必先安内,清利湿热是中医治疗足癣的基本观点。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对足癣的中医治疗的专家共识——




常用药物包括



金银花、地丁、黄柏、泽泻、茯苓、车前子、牛膝、生薏苡仁、萆、土茯苓、牡丹皮、青皮、滑石、龙胆草、通草、茵陈、黄芩、栀子、生地、茯苓皮、苦参等。


多少人一到夏天,手脚就长「小水疱」?


亦可使用苍耳子、地肤子、蛇床子、土槿皮、苦参、百部、枯矾等饮片煎汤足浴。


饮食上,忌肥甘厚腻,多吃一些药食同源的具有清利湿热功效的食材,对体质的改善有积极意义,如可用薏苡仁、红小豆熬粥,可用鱼腥草、槐花、槐米泡茶。



治环境


湿热地区和高温季节是皮肤癣菌感染的促发因素,虽然个体无法改变整个生活地区的大环境,但在小环境上可多加注重,如足部多汗、穿不透气的鞋子等亦是重要的易感因素。


多少人一到夏天,手脚就长「小水疱」?


应注意个人卫生——



近年来市场上也推出一些小巧的紫外线消毒灯,对衣物、鞋袜上附着的真菌具有杀灭的作用,可以甄别后选用。


确诊是治疗的前提,足部出现皮疹、瘙痒需要和其他皮肤进行鉴别,否则药不对症,既不见疗效,还容易使病情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水疱   车前子   外用药   苦参   软膏   茯苓   鞋袜   湿热   真菌   传染性   手脚   药物   足部   患者   夏天   皮肤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