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病因有讲究,调理要从源头入手,做好这些事,远离鼻炎有讲究

鼻炎病因有讲究,调理要从源头入手,做好这些事,远离鼻炎有讲究

跟身边的很多小仙女沟通过,受到鼻炎问题苦困扰的小仙女很多,很多姑娘都是听之任之,束手无策,琥珀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过敏性鼻炎那些事。

一、过敏性鼻炎的定义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以变应原抗体反应为基础,引起发作性喷嚏、清涕、鼻塞、鼻黏膜苍白、肿胀为特征的疾患。

中医学将过敏性鼻炎称为鼻鼽,是指因禀质特异,脏腑虚损,兼感外邪,或感受花粉、灰尘及不洁之气所致,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等症为主要表现的鼻病。

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过敏性鼻炎常表现为:

阵发性鼻痒、喷嚏,急性发作时流出大量水样鼻涕,缓解时涕少而稠,并发感染者呈黏脓性;伴有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或双侧鼻塞,嗅觉减退或消失,头痛耳鸣,流泪,声嘶,慢性咳嗽;肺气虚者可见倦怠懒言,气短音低,面色白,自汗;

除头痛外,还有鼻塞、流脓涕、暂时性嗅觉障碍、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幼儿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

脓鼻涕刺激咽喉还可以引起咽喉不适、咽喉炎等。


三、过敏性鼻炎的病因

西医认为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可能存在于所有年龄段。

1、遗传因素

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特应性体质,通常显示出家族聚集性,已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变应性鼻炎相关联。

2、变应原暴露

变应原是诱导特异性抗体并与之发生反应的抗原。它们多来源于动物、植物、昆虫、真菌或职业性物质。主要分为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而吸入性变应原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原因。

吸入性变应原:

(1)螨虫

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最主要的螨为屋尘螨、粉尘螨等。

屋尘螨以人类皮屑为食,并主要生活在床垫、床底、枕头、地毯、家具及绒毛玩具中。在热(20℃以上)且潮湿(相对湿度大于80%)的环境中繁殖最快。屋尘螨变应原包含在其排泄物颗粒中,当沾染的织物被碰动后,这些颗粒便暴露于空气中并能够很快再次沉积下来。空气中的螨变应原浓度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有关。

(2)风媒花粉

花粉由于飘散量巨大且能远距离传输,因而可影响远离花粉源数百公里的人群。虫媒花粉只有直接接触才会致敏,如农艺师和花店店员。花粉的致敏能力随季节、地理位置、温度和植物种类而变化。大多数花粉致敏者会患有结膜炎。

(3)动物皮屑

动物的皮屑及分泌物携带致敏原。猫、狗变应原在室内尘土和家具装饰中广泛存在。

(4)真菌

变应原霉菌向室内、外环境中释放变应原性孢子,湿热环境生长迅速。

(5)蟑螂变应原

变应原见于其粪便及甲壳中,颗粒较大,不在空气中播散。

食物性变应原:

在变应性鼻炎不伴有其他系统症状时,食物变态反应少见。另一方面,在患者多个器官受累的情况下,食物变态反应常见。

对婴儿来说,常见食物变应原包括:多数是由牛奶和大豆引起的;

对成人来说,常见食物变应原包括:花生、坚果、鱼、鸡蛋、牛奶大豆、苹果、梨等。


现代中医学对于过敏性鼻炎的认识都是基于古代医家较为完备论述的基础上的。中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肺经寒邪

寒邪袭肺,或过食生冷,饮邪内生,浸渍于肺,郁遏肺气,寒饮留滞,上犯于鼻,营卫失调,宣肃失司致病。

(2)肺气亏虚

邪毒屡犯肺脏,或久病体弱,伤耗肺气,致肺气亏虚,鼻阳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致病。

(3)脾气亏虚

久病体弱,饮食不周,或偏嗜,后天失养,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致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清阳不升,肺失所养,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侵袭;又脾虚运化失职,津液壅滞于鼻为鼽。

(4)肾阳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久病伤肾,肾阳不足,肺失温煦,卫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袭;又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化固摄水液,寒水上犯,以致清涕下注为鼽。

(5)郁热熏鼻

过嗜辛辣烟酒,或邪气犯肺,肺胃或膀胱郁热,气化不行,太阳之气痹阻于下,寒水之气上泛而为鼽。

总体来说,现代中医学对于鼻鼽的认识是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并形成的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中医学较早提出鼻鼽的病因病机在于患者自身体质的问题,提出正气不足是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与现代医学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病机理完全一致的。

鼻炎病因有讲究,调理要从源头入手,做好这些事,远离鼻炎有讲究

四、过敏性鼻炎的调理

(1)寒饮犯肺

临床表现:

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遇风冷必发,发则喷嚏频作不已,检查见鼻黏膜淡白或灰暗、水肿,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紧。

治则:疏通经气,祛风通鼻。

取穴:风池、风门、太阳、印堂、迎香、肺俞、膻中、大椎、合谷。

操作:按揉风池、风门、太阳、印堂各30次,分推前额30次,搓手浴面30次,按揉迎香50次,擦鼻旁30次,揉肺俞30次,拍上背30次,揉膻中30次,擦大椎30次,按揉合谷30次。

加减:鼻塞时轻时重、流涕白黏、咳嗽有痰、形寒肢冷、遇风寒加重者,加按揉肺俞30次,按揉膻中30次,按揉太阳30次,再摩膏肓、丹田各30次。

用药:

干姜饮

组成:干姜3克。

用法:将干姜末和蜜调匀,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

(2)郁热熏鼻

临床表现:

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黏膜苍白或暗红,或潮红;平素鼻干气热,口苦咽干,小便黄短不利,大便或干结,舌质偏红,苔黄,脉细数或数。

治则:疏通经气,清热通鼻。

取穴:迎香、睛明、合谷。

操作:首先用双拇指掐压双侧迎香穴约2分钟,后向内侧同时旋转90度,再掐压分钟后复原,再行10秒钟后即刻放手,睛明、合谷也参照此法操作,然后用双拇指甲侧锋,自睛明到迎香滑下,并以拇指腹从上至下反复按摩,最后按压双合谷。

加减:鼻涕黄浊,热邪较盛者,可加大椎按揉30次。

用药:

夏枯草菊花茶

组成:夏枯草1克,菊花10克。

用法:开水泡,当茶饮。

清茶蜂蜜饮

组成:青茶叶2克。

用法:开水冲泡,加入蜂蜜1汤匙,频饮。

(3)肺气亏虚

临床表现:

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检查见鼻黏膜色淡、水肿;伴恶风,容易感冒,面色不华,舌质偏淡,苔薄,脉缓弱。

治则:补肺益气,祛风通窍。

取穴:迎香、夹脊、印堂、攒竹、睛明、头维、人中、天突、百会、风池、风府。

操作:先嘱患者放松项部软组织,触摸颈椎棘突是否有偏歪,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纠正偏歪之棘突,然后沿鼻梁上下反复多次揉推,继以大拇指点按迎香、夹脊、印堂、攒竹、睛明、头维、人中、天突、百会、风池、风府等穴位,每穴1~2分钟,指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共20分钟。隔日1次,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

用药:

黄芪防风白术汤

组成:生黄芪60克,防风12克,白术20克,桂枝6克,炒白芍1克,炙甘草3克,红枣1克,生姜3片,乌梅10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玉屏风茶

组成:黄芪30克,白朮1克,防风10克,大枣1克(剖开)。

用法:将上药大火煮沸,小火再煮1分钟,过滤即可。

参芪枸杞茶

组成:西洋参或党参30克,黄芪20克,枸杞子1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中,加入1000毫升的水,大火煮沸后,以小火熬煮 1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4)脾气亏虚

临床表现:

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且鼻塞、鼻胀较重;鼻黏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成年人者,中鼻甲或呈息肉样变;伴头重头昏,四肢困倦,纳差,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缓弱。

治则:补脾行气通窍。

取穴:脾俞、胃俞、足三里、承山、三阴交、中脘、丹田。

操作:按揉脾俞、胃俞各30次,摩中脘、丹田各30次,按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各30次。

用药:

芪术汤

组成: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党参1克,茯苓1克,甘草8克,苍耳子12克,辛夷花12克,白芷12克,杭菊12克,通草3克。

用法:用水3碗半浸药,煎至1碗半,日服2次,早晚服。

(5)肾阳亏虚

临床表现:

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且喷嚏频作,连连不已,清涕量多如注;鼻黏膜苍白紫暗、水肿;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尿后余沥,夜尿频,舌质淡胖,苔白,脉沉弱。

治则:补肾益气,通窍补肺。

取穴:肾俞、志室、腰眼、关元、中极、丹田、三阴交、太溪。

操作:按揉肾俞、志室各30次,擦腰眼30次,点击关元、中极各30次,摩丹田30次,按揉三阴交、太溪各30次。

加减:反复发作,鼻痒、喷嚏、流清涕较重,加按揉百会、上星、印堂各30次,按揉迎香50次,擦鼻旁30次,按揉风池30次。搓手浴面30遍,拿揉合谷30次,掐揉少商20次。

用药:

枸杞人参汤

组成:枸杞子20克,人参1克。

用法:上药在凉水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煮沸,微火炖半小时。稍凉后,将水喝下,将人参须及枸杞子放在嘴中慢慢咀嚼,全部咽下。

对于儿童患者,可以进行小儿按摩, 取穴:印堂、迎香、合谷。

具体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指推擦印堂穴1分钟。

(2)以指按揉迎香穴1~3分钟。

(3)以中指指腹在鼻两侧快速搓擦1~3分钟,使局部产生灼热感为度。

(4)掐揉双侧合谷穴各1分钟。

鼻炎病因有讲究,调理要从源头入手,做好这些事,远离鼻炎有讲究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其他想了解的话题,可以告诉我哦。写文不易,多多帮我留言点赞转发哦,琥珀谢谢小仙女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鼻炎   郁热   风池   阵发性   印堂   白术   黄芪   中医学   丹田   花粉   病因   喷嚏   临床表现   讲究   患者   食物   操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