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讲风俗,话养生,迎春节

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起始,那么小年,就是春节序幕曲。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小年,南方VS北方

过小年的日子南北方有别: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什么原因呢?

那得问问四爷、清朝雍正皇帝了。

雍正:朕就是这么节俭的汉子(皇帝)

小年到,讲风俗,话养生,迎春节

其实,最早在宋朝,就有关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直至清朝事情发生了改变。

话说,清朝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会在坤宁宫祀神,我们知道,雍正勤俭节约出了名,

剩饭都舍不得扔。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

于是,王族、贝勒纷纷效仿,从此,官家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百姓则还是二十四过,至于现在为何北方仍保留了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大概是受政治中心的影响吧。

祭灶王原来是一场"贿赂"

小年是传统的祭灶日,祭拜灶神是汉族民俗活动,俗谓送神上天言事之日。

小年到,讲风俗,话养生,迎春节

发家忘本,负心休妻。灶神原名张单,本为普通农民,娶了一位善良妻子,后经商发家,摇身一变成大款,不念妻子患难之情,狠心休了糟糠之妻,又娶了位年轻漂亮的妻子。

挥霍无度,流落街头。整日与新妻子花天酒地,生意荒废了,钱自然没了,变成了穷光蛋,新妻子弃他而去,张单流落街头,整日乞讨为生。

羞愧面妻,投灶赴死。一天,偶然乞讨到前妻门下,前妻给他做了一碗热乎乎的面,张单羞愧难当,悔不当初休了妻子,无颜再活于世,于是一头钻进灶门死了。

感动上天,受封灶神。玉帝感念他有悔改之心,同时又与他同姓,遂封张单做了灶神。老百姓觉得灶神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到,讲风俗,话养生,迎春节

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有“关东糖”、“糖饼”。

这种糖不仅甜,而且粘,"猫腻"就在这里:灶王爷吃了糖,嘴巴甜如蜜,会多说好话,当说到坏话时粘住嘴巴不能言。宋朝范成大的《祭灶词》中将祭灶事宜尽表:

《祭灶词》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除了"祭灶",掸尘必不可少

小年这天,除了"祭灶",还要"扫尘"。南方称"掸尘",也就是大扫除。

小年到,讲风俗,话养生,迎春节

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前扫尘的习俗。

古人做任何事,都有它的意义,扫尘也不例外:"尘"与"陈"谐音,辞旧迎新,驱除病疫、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足以动员所有人,连同旧岁中所遇到的不快统统掸个干净。此外,剪窗花、贴春联、吃饺子等富有仪式感的小年习俗,让年的味道渐渐的浓了起来。

小年到,讲风俗,话养生,迎春节

剪窗花 | 一刀一剪生春风

小年到,讲风俗,话养生,迎春节

贴春联 | 总把新桃换旧符

小年到,讲风俗,话养生,迎春节

吃饺子 | 送行饺子迎风面

小年养生

饮食:吃点甜食

小年吃灶糖既是习俗,也是时令养生之道。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能很好地补充脾阳、调和脾胃气血。不过糖尿病人还是要管住嘴不能吃~

生活:清洗物品

按照中医理论,人的体表有一层卫气,这层卫气对预防疾病非常关键。

小年前后,人体阳气减弱,体表卫气亏缺,病邪容易进入人体。因此,小年前后除尘、清洗被褥、枕巾,能减少病邪的存在。

小年小年,过了今天就是年

小年到,讲风俗,话养生,迎春节

小年已至,大年不远,

新春在路上,团圆也在路上,

不畏风雪,只为归来,

年是游子归家的日子,

年是故人重逢的日子,

年是祈祷祝福的日子,

祈福家人团圆,

祈福健康平安,

祈福幸福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小年   贝勒   雍正   灶君   灶王爷   灶神   窗花   体表   平安   腊月   宋朝   清朝   习俗   风俗   妻子   日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