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生活为什么宜有规律?

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一天的活动、饮食、锻炼和睡眠,对身体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生活作息规律化,对于保护大脑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中老年人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生活作息制度。做到定时起床、定时进餐、定时劳作、定时看病、定时学习、定时锻炼、定时服药、定时睡眠、定时洗漱、按时排便等习惯。每日按制度进行,形成规律,养成习惯,使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规律可使中老年人生机勃勃,充满生活乐趣,虽体弱有病,但精神不衰,从而早日康复,推迟衰老的到来。

  中老年生活有规律,应注意:

  定时起床。醒后在床上“养神”5分钟,同时顺时针、逆时针按摩腹部各100次,提肛1~2次,每次不超过20下(防便秘、痔疮、肠胃病);坐起后停半分钟,双腿垂于床沿半分钟,站起后停半分钟,最后深呼吸3次,离床出房门。

  定时排便。起床后立即大便,然后用温开水清洗肛门及其周围。

  按时喝水。每天喝4次水,约1500~2000毫升,饮水最佳时间为晨起、10点、16点。

  定时进食。三餐定时,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低脂食品,每餐吃七八成饱。

  定时午睡。饭后半小时午睡,1小时左右。

  定时散步。吃饭后散步半小时,再骑车半小时。

  定时就寝。睡前洗澡或热水烫脚,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

  有益中老年健康的起居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许多起居方面的习惯,但经过实践证明,有些习惯对健康不利,便称为坏毛病,有些习惯对健康有利,应大力提倡。

  (1)按时睡眠:在人体内,每天都有一个自然的生理变化节律,这一节律可用测量体温的方法找到。当体温曲线下降时最易入睡,许多失眠者都因上床太早。人应按体内节律入睡,不应按时钟上的时间入睡。保持有规律的上床时间,睡前作相同的活动,使之形成习惯,保持固定的习惯,对睡眠非常有利。

  (2)晚间少起夜:老年人由于膀胱机能减弱,小便次数增多,因此夜间起夜次数较多。应控制自己的饮食,养成少起夜的习惯,对自己的健康大有好处。夜里,人从决对安静的睡眠状态中突然起床,相当于在做一种激烈的运动,如果是冬天,还会受到寒冷的刺激,血管会骤然收缩,血压突然升高,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导致脑溢血。因此,夜间要控制入厕次数,并注意保温。

  (3)定时大便:定时入厕大便,形成习惯,可减少便秘。便秘对于老年人和高血压,心血管患者危害很大,容易引起脑溢血,心肌梗死等。

  (4)常伸懒腰:伸懒腰是机体在一种状态中静止时间过长而产生疲劳感的恢复机制。伸一次懒腰虽然只有3-5秒钟,却能使全身大部分肌肉得到较强的收缩,使淤血被赶回了心脏,增加了循环血容量,消除人的疲劳。

  (5)站着吃饭:医学实践证明,站立位用餐最科学,坐式次之,而下蹲式最差。这是因为下蹲时腿部和肤部受压,血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也影响胃的血液供应。

  (6)饭前喝汤:饭前先喝一点汤,好像体育运动的预备活动一样,可使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为进食做好准备。这样,能充分发挥消化器官功能,有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7)笑口常开:笑对整个人体来说是最好的“体操”,松弛紧张的肌肉,减轻肌肉负担,增大胸廓容积,像在做深呼吸,吸进更多的氧;促进了血液循环,也相当于心脏按摩;消除神经紧张,治好神经衰弱和失眠;排忧解愁,使心情开朗;头脑清醒,延生益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中老年   规律   脑溢血   节律   饭前   中老年人   起居   午睡   大便   肌肉   睡眠   次数   习惯   时间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