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虚不等于西医肾病,别再分不清楚了!教你4个护肾妙招

对于肾虚和肾病很多人都会混淆,甚至认为肾虚就是肾病。

经常有人认为自己“肾虚”而到肾内科门诊就诊,但是相关检查显示其没有肾病。也有一些病人,本身有“肾病”,但一直按“肾虚”治疗,以至于延误了“肾病”的治疗。他们也很不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肾虚和肾病,它们真的不是一回事!

“肾虚”和“肾病”的关系

“肾虚”不等于“肾病”,但两者之间又存在交叉。“肾病”可能是中医“肾虚”的表现,也可能不是。同样,“肾虚”者可能有“肾病”,但是更多的并不是“肾病”。中医的肾虚与西医的肾病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中医的“肾虚”

中医肾虚不等于西医肾病,别再分不清楚了!教你4个护肾妙招

肾虚是中医辨证产生的概念,而不是疾病的名称,中医讲的“肾”跟实际上的肾有很大不同,中医的“肾”涵盖了很多方面,如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水代谢、能量代谢等,而讲到“肾虚”,指的就是这些功能出现退化现象,就会出现如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失眠脱发、呼吸不畅、骨质疏松早衰等各种“肾虚”症状。

可以说,肾虚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命功能衰退,当我们身体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不舒服症状都可能被归为“肾虚”,而这些情况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因为我们长期压力过大,习惯不良,只要好好调节,这些症状都是可以缓解的。


西医的“肾病”

中医肾虚不等于西医肾病,别再分不清楚了!教你4个护肾妙招

而西医所说的肾病是指肾脏器官有病,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遗传性肾病、肾脏细菌性炎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等。西医的肾脏有病在临床症状上常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还会影响全身各脏器,表现症状为贫血、重度高血压、高血钾、心力衰竭等。

综上所述,肾虚与肾病,还是有区别的,但是中医的水肿、癃闭、眩晕等疾病可能存在肾脏病问题;肾病患者在中医辨证会有肾阳虚衰、肾阴亏虚等证型。

因此,中医肾虚和西医肾病不能画等号,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你怀疑自己有肾病或是肾虚时,须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针对性治疗,千万别胡乱冠以“肾虚”之名,自行服用各种补肾之品加重肾病,最终后悔莫及。

教你4个护肾妙招

1、搓拉耳朵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锻炼耳朵亦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


2. 晚上泡脚

晚上 9 点泡脚最佳,此时肾经气血较衰弱,可为身体增加热量,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可加入熟地、山茱萸、肉苁蓉等煮汁泡脚,这些都对肾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补肾虚,强筋骨。

3. 踮脚走路

每天 10 分钟,循序渐进间断练习,可刺激足三阴穴位,温补肾阳。但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4. 穴位按摩

每天按摩肾俞命门关元太溪这 4 个穴位,每天分别按揉 5 分钟,每次以酸胀为宜,切记力量不可过大,常按摩可强壮肾气。

补肾也可选择药食同源的食物,例如山药、枸杞、黑芝麻,但必须根据自身情况来食补。日常要加强自我管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年定期体检。

提示大家: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可以在下方给我们评论留言,关注+私信,教你更多护肾方法。我们会积极地回复,跟大家交流互动,帮助大家一起健康,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点赞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肾病   西医   太溪   癃闭   肉苁蓉   山茱萸   蛋白尿   中医   高血压   穴位   水肿   肾脏   妙招   肾功能   症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