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丨建议把视力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请查收近视预防指南

今年全国“两会”,李甦雁代表提出的建议是,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把包括视力状况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切莫牺牲孩子的视力来换取高分数和好成绩”。这一建议可谓是一语激起千层浪,然而近年来学生的近视增长的背后值得我们引起关注。

两会丨建议把视力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请查收近视预防指南

为何造就近视增长?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习方式转为线上,仅上半年学生近视率就增加了11.7%。”过长使用电子产品、过重的课业负担造就了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增长,虽然各地教育部门出台过不少的“减负令”,但是都未见过成效,反倒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两会丨建议把视力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请查收近视预防指南

近视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主体

近视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主体,约占98%;而学生近视眼中,绝大部分是单纯性近视眼,约占97.8%,病理性近视眼仅占2.2%。而单纯性近视眼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不良的视觉环境及行为。

单纯性近视的两个阶段

生理性阶段(假性近视):可逆阶段

远视力下降只是一种现象,问题出在眼肌上,眼球的生物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眼轴尚未异常增长)。

生物结构改变阶段(真性近视):不可逆阶段

眼肌的功能性问题已演变成了眼睛生物结构的改变(眼轴已异常增长) ,大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近视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听之任之,近视度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而且在10~13岁时增长更快。

如何预防近视?

近视眼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因此,不能只“治”不“防”,更不能“病急乱投医”,更不要觉得孩子已经近视了就置之不理了,重视对孩子的视力健康管理,从“认识”近视到“走近”视力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1. 从小抓起

建议从3岁起就为孩子建立《视力健康档案》,通过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维护好孩子的视力健康,不仅是关注视力不健康和亚健康的孩子,也应对视力健康的孩子采取措施,落实“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让孩子安全、平稳渡过近视高发时期。

两会丨建议把视力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请查收近视预防指南

  1. 改善视觉环境

综合采光照明、痛风换气、课桌等三大方面去进行一个视觉环境的改善,书桌应放在室内采光最好的位置,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避免让光线直射,晚上学习时除台灯照明外,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辅助光源,以减少室内明暗差,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避免室内积聚大量二氧化碳,使人感到头昏,头痛,增加视疲劳的症状,配置与孩子的身高相匹配课桌椅,避免孩子被动养成不良的阅读、书写习惯。

  1. 培养好行为习惯

养成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多参加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运动;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做好眼保健操;

坚持定期进行视力健康监测。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的健康也是国家的未来,愿所有的孩子都能用明媚清亮的双眼去看这祖国的大好河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近视   视力   建议   单纯性   近视眼   采光   两会   状况   视觉   室内   阶段   结构   生物   孩子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