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后随风飘荡的蒲公英,其药用价值很多人都不知道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金簪草、婆婆丁等,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它的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会随风飘荡,到别处去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味甘、苦寒,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治疗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等证状,还能治疗痈肿疔毒,清肝明目,临床上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蒲公英的医案

花开后随风飘荡的蒲公英,其药用价值很多人都不知道

《本草纲目》收录:“邈(孙思邈)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触着庭木,至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大,色如熟小豆色。常闻长者论有此方,遂用治之。手下则愈,痛亦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如故。”

说的是夜晚时长时间地接触庭木,到了天刚刚发亮,得了怪病(应该是被插入小木刺),后来形成了恶疮,愈加疼痛。得知此方后,(蒲公英茎、叶断开后留有白汁)用来治疗,慢慢就痊愈了。

蒲公英的来源和作用

花开后随风飘荡的蒲公英,其药用价值很多人都不知道

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

煎服:9~15 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蒲公英的服用

花开后随风飘荡的蒲公英,其药用价值很多人都不知道

《本草纲目》记载:“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恭)。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震亨)。”

因此,蒲公英可以治疗: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为治疗乳痈之要药。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有较好疗效。

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蒲公英   碱地   贞观   本草纲目   黄花   菊科   绒球   地丁   患处   黄疸   清热解毒   花开   湿热   用量   团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