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观察806例患者一年后发现:高尿酸血症受伤后更易急性痛风

痛风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由体内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上,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血尿酸浓度增高、痛风石以及肾病变是主要特征。

痛风的前期是高尿酸血症,在这期间患者可无痛风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血尿酸浓度升高。不是每一个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发生关节病变、红肿热痛的痛风症状。临床数据显示,就自然发病率而言,只有大约8.64%的高尿酸患者会表现急性痛风发作。

但是,如果高尿酸血症在受外伤后,嘌呤代谢较日常更加紊乱,导致尿酸生成增加和尿酸排泄减少情况加重,使血尿酸短期内急剧升高,发作急性痛风的比率大幅度提高,且与外伤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跟踪观察806例患者一年后发现:高尿酸血症受伤后更易急性痛风

高尿酸血症期间患者无症状

出现外伤后痛风发作几率增加四成

我研究了西部痛风风湿医院痛风科门诊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外伤高尿酸血症患者806例,其中男752例,女54例,平均年龄49岁,其中男性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11岁,平均年龄46岁;女性年龄最大78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56岁。

根据痛风的诊断标准:

出现以上情况,即诊断为急性痛风关节炎。曾有关节肿痛且“在有症状的关节或黏液囊中出现尿酸结晶,或是出现痛风石”可作为诊断的充足条件即可确诊。

在门诊中外伤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急性痛风关节炎症状诊断标准的为286例,其中男279例,女17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12岁,平均年龄51岁,所占比率为外伤高尿酸血症患者的35.48%。

符合临床分析标准的要求在年龄为10~90岁,且1月内发生外伤病史,外伤24h后红肿热痛症状及关节功能障碍骤然加重患者。排除了患者本身存在其他关节疾病和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对这286例患者,我主要观察了如下指标:

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出现外伤后,发作急性痛风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且与外伤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外伤程度越重发生急性痛风比率就越高,远大于8.64%痛风自然发作率。

但其中两例患者比较特殊:

研究推断,外伤后,未发生急性痛风,可能与患者炎症介质激活功能下降及其炎症介质分泌减少有关。

跟踪观察806例患者一年后发现:高尿酸血症受伤后更易急性痛风

大数据分析高尿酸血症外伤后痛风发病率

外伤造成尿酸急剧升高是主因

在我临床跟踪286例患者并结合其病史分析,高尿酸血症容易出现外伤诱发急性痛风的病因主要包括:

也就是说,外伤能够让人体嘌呤代谢会更加紊乱,可导致内源性尿酸急剧升高和外源性尿酸升高,或容易造成肾前、肾性及肾后急性肾功衰使尿酸盐排泄减少,血尿酸短期内急剧升高出现急性痛风症状。

跟踪观察806例患者一年后发现:高尿酸血症受伤后更易急性痛风

外伤造成短时间尿酸升高是主因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怎么治疗

高尿酸血症只是一种生化上的异常,注意增加运动、增加水分摄取、调整饮食等生活型态调整,或找出引发高尿酸原因予以矫正,血尿酸值可能会恢复正常。

到目前为止,降尿酸药物的使用,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否有绝对的帮助,尚未有一致的定论,需要由医师及患者依据病患个人发展为痛风的风险因子及相关疾病如进行性慢性肾功能不全情形,共同达成临床决定。

除非合并有经确定的基因异常、血液疾病或癌症将接受化学治疗、或器官移植患者使用环孢灵造成尿酸值升高,否则通常不一定必须用药物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

对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我建议建议宜每6个月追踪检验一次血尿酸值。

一旦进行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治疗,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跟踪观察806例患者一年后发现:高尿酸血症受伤后更易急性痛风

健康饮食是关键

痛风主要由于机体内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析出,沉积于薄弱的筋骨关节,诱发炎症反应而导致的。而外伤之后,此部位就相对于来说比较薄弱,所以尿酸盐结晶就容易沉积于此处,从而可会诱发痛风。

所以高尿酸血症患者,日常要避免外伤,同时也要注意关节保暖;当发生外伤后,必须高度警惕外伤诱发急性痛风,做到早预防、早治疗,阻断该疾病发生;同时也需要低嘌呤饮食,不要吃动物内脏、浓肉汤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要戒烟戒酒。

跟踪观察806例患者一年后发现:高尿酸血症受伤后更易急性痛风

感谢阅读

#健康科普大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痛风   酸值   患者   嘌呤   尿酸   软组织   外伤   急剧   关节   症状   药物   年后   年龄   疾病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