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拔出痛风石,治疗痛风请在血尿酸升高时防患未然

不少人大吃大喝后半夜会出现关节疼痛的情况。

但是由于缺乏认识和对自己的健康关注度不高,出了这种情况,就吃些止痛药物或是贴上膏药“对付对付”;有些人则是去拔个火罐、或是做个推拿,试图减轻病情;也有人甚至尝试喝些药酒来祛风除湿,结果却事与愿违,饮用药酒过后,关节疼得更厉害了!

这只是关节痛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种情况。

拔罐拔出痛风石

张先生有着10多年的痛风病史。

5年以前张先生还比较瘦弱,顶多就130来斤,这痛风加重期间体重就一个劲的往上长,一直长到190多斤,要不是自己亲眼看到都难以相信。当然,体重一上去,张先生的痛风又逐渐的严重化,并迅速的在双手、双脚、双膝等全身多处关节冒出痛风石,最终影响到关节,活动能力进一步减退。

早在多年以前张先生就已经被确诊为痛风并被医生告知不能喝啤酒,但张先生自己却没有引起重视,以为不能喝啤酒喝点白酒还是可以的。就这样白酒喝了多年,大鱼大肉、火锅串串也没能落下,才使得目前的病况如此严重。

对于绝大多数的痛风患者来说都要是痛得厉害都会去风湿免疫科看病或者吃一些止痛药来暂时的缓解疼痛,张先生却想到了放血、拔火罐这些稀奇古怪的方式来对抗痛风。

谁知道前几天他去拔火罐,病没治好,却把痛风石给“拔”出来了,现在痛风石破溃,一直流脓。

痛风10年除了放血、拔火罐以外,张先生还采取过其他的一些治疗措施可都见效甚微。各种止痛消炎药从未中断,症状也是难以控制,反倒是更加严重,逐渐的连上下楼梯都成困难,双手冒出的几个大疙瘩更是让张先生大呼尴尬,甚至是出门见朋友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正因为痛风带给自己无尽困扰,张先生终于在妻子劝说了下定决心戒了酒。戒了半年酒,他体重居然瘦了50斤。

来到门诊,张先生说:“趁着戒酒成功,在医院住院,摘掉身上的‘大疙瘩’,让身体动起来。”

拔火罐拔出痛风石,治疗痛风请在血尿酸升高时防患未然

拔罐是常用的中医理疗方法之一

做治疗先清楚疾病

痛风过后就去拔罐,张先生的做法可行吗?其实痛风可以进行拔罐等中医理疗,但首先是要明确诊断。

我们在进行任何疾病的治疗时,一定要首先判定是属于哪种疾病。所以,在关节疼痛时首先得确定这是痛风,还是类风湿,或是其它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痛风很容易会和其它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弄混。

实际上,风湿免疫性疾病常见的有100多种,主要是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病。

不同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路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同样是关节问题,有些可以通过理疗减轻病情,有些则不能。

我们首先要了解如何诊断痛风,完整的诊断痛风的临床路径要分三步走:


拔火罐拔出痛风石,治疗痛风请在血尿酸升高时防患未然

风湿疾病有很多种,不同的关节患的疾病不同

痛风发作时的状态

痛风一般发作的时间,是在子夜到天亮之间。部分患者因为太疼而不安,一大早就会跑到风湿免疫科或者医院去。有些初次急性痛风发作的患者则不确定是不是痛风,所以也会置之不理。

对没有患过痛风的人来说,说疼的打滚也不为过。痛风的疼,就像用针刺伤口那样疼,可以说经历过的人终身难忘。那么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关节疼,如何确诊有没有患上痛风呢?可以先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诊断的标准是什么?早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痛风分类标准,那我们日常判断是什么呢?根据这个分类标准,如果关节出现以下症状时,我们可以自己判定是否进入痛风的初始阶段:

痛风的发作,会出现红肿热痛四种症状,也就是通常的痛风发作的信号。

与此同时,会出现关节油光铮亮和发光发红、疼痛处发热、关节肿胀等情况,红肿热痛的程度和范围,对每个人来说存在有差异。但是,如果同时这四个特征都具备,那基本可以判定是痛风。

拔火罐拔出痛风石,治疗痛风请在血尿酸升高时防患未然

痛风常常午夜发生

痛风容易发作的情况

痛风发作和其它疾病不同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任何先兆,突然发作。除了这些症状外,痛风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呢?

除了这些自觉症状外,痛风发作时的信号还是很重要。如果我们准确把握住不让有些诱发痛风的因素出现,其实就可以避免痛风发作。同时像高尿酸血症患者,在血尿酸升高时就要引起足够重视!

更要注意到痛风常发生的时候:

有人会说,痛风嘛,来得快去得快,没有那么可怕。是的,痛起来,有的一天就消失了,有的呢,要持续两三天甚至一周。所以,经常是痛的久了才会去医院。

拔火罐拔出痛风石,治疗痛风请在血尿酸升高时防患未然

吃火锅喝啤酒的时候,痛风也多起来了

是置之不理等疼痛消失还是立即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

这两者间有很大的差别:置之不理可能会再次引起该病的复发或严重的并发症,是否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所以建议还是及时去风湿免疫科或者专门的风湿医院接受检查,让医生对病情进行确诊:因为痛风不会一次发作后,就不再发作,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发作……所以及早发现更有利于将痛风控制在萌芽状态。

痛风常做的相关检查

其实当患者进医院确诊时,会发现,医院并不只是查尿酸,很多医生还会推荐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有些检查项目乍一看来,让人觉得“风马牛不相及”。许多人也会有疑惑:不就是痛风吗?医生让我做那么多检查,是为什么?是不是多开检查项目乱收费呢?

痛风并不只是查尿酸那么简单,尿酸偏高当然可以确诊。

所以,还要同时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血液检查,供诊断参考。此外常见的检查还有:血尿酸值测定、尿尿酸值测定、尿常规肾功能检测、泌尿系统超声检测;以及血压、心电图,DR检查、类风湿因子、血沉、血糖、尿酸结石、核磁共振检测等。

有些看上去毫不相干的检查,正是出于全面考虑问题的结果。只有详细的检查,才能充分了解痛风,也能进一步明确痛风给人带来了什么,毕竟了解自己的疾病才是战胜疾病的第一步。

大体而言,风湿免疫科或风湿医院的检查分为三方面:


拔火罐拔出痛风石,治疗痛风请在血尿酸升高时防患未然

超声可以评价尿酸盐结晶程度

痛风常见的伴发疾病

痛风如果没有好好治疗,长期持续的高尿酸血症,会使得过多的尿酸盐结晶沉淀在肾脏里,造成痛风性肾病,或引起肾脏功能障碍。同时由于尿中的尿酸量越多、酸碱度越酸,也越容易发生结石。据统计,痛风病人出现肾脏结石的概率为正常人的一千倍左右。

因此诊断痛风的时候,医生会开具尿常规检查、血清肾功能检查等,以更好地判定肾脏是否受到痛风的侵蚀;为了判断肾脏内有没有结石,泌尿系统的超声检查也是医生常常采用的项目之一。

与痛风常常结伴同行的还有什么呢?

与痛风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痛风石,这是尿酸结晶沉积后,在身体关节部位形成的凸起;尿路结石和肾脏、膀胱结石,这常常在痛风发作之前发生;肾病,曾在因痛风死亡的原因中占据首位。

此外还有肥胖症、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这三种疾病常常不请自来,因此,当确诊为痛风时,开具这三种疾病的筛查项目,也是无可厚非的。

再就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缺血性心脏病,这就是痛风、其它并发症和心理原因相互作用造成的,与之相随的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还有脑梗死,也与高尿酸引起血液粘稠、凝血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脑血管疾病可以导致半身不遂、痴呆,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另外我们还发现,痛风的并发症还有代谢症候群、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干癣等疾病有关。

拔火罐拔出痛风石,治疗痛风请在血尿酸升高时防患未然

痛风患者必须警惕痛风石的出现

痛风对肾脏影响最大

痛风诸多伴发疾病中,痛风和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都知道,痛风的前身是高尿酸血症,也被称为人类“第四高”。尿酸高,对人体并不是好事。

因为尿酸是人体内的一种垃圾,同样也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痛风患者血液中的尿酸过多,达到饱和状态时,就会持续形成尿酸盐结晶。当这些垃圾通过肾脏排泄时,结晶就容易沉积在肾脏中,导致痛风性肾病的发生。

肾脏是痛风患者除了关节以外最常受到侵犯的部位,事实上,如果给常年痛风的患者进行肾脏病理检查,几乎每一个患者都有肾脏损害,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但是,肾脏在人体内脏器官中,属于“忍耐力”超强的脏器,所以即使发现了痛风,也不一定能发现肾脏发生病变。因为它早期很难表现出症状。对患上痛风的人而言,即使尿酸盐结晶导致肾功能减半,有些患者还依然自我感觉良好,平时的饮食起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痛风的肾脏病变,一般都以下六种类型:


拔火罐拔出痛风石,治疗痛风请在血尿酸升高时防患未然

肾脏出现情况,全身都会有反应

痛风治疗的五大要点

痛风究竟该怎么治疗呢?痛风是不是一个终身的疾病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根据2016中国痛风临床诊疗指南,痛风是可以临床治愈的,治愈标准就是规范化治疗1~3年,血尿酸水平维持在300μmol/L以下,把关节腔内尿酸盐结晶溶解和去除。

治疗痛风的原则:

治疗痛风的目的:

在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病期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处理,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对于痛风石患者,一般需要采用针刀镜技术进行取石,清除关节内附着的尿酸结晶。同时采用免疫吸附疗法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免疫复合物、尿酸盐结晶等发病因子。

治疗痛风的要点:

一旦患上痛风,一定要尽早及时去风湿免疫科或痛风科正规治疗,坚持治疗和配合饮食控制。而没有患上痛风,也要学会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规律自己的生活方式,控制尿酸。尤其30~60岁的中年男性朋友,应酬多,经常饮酒,作息时间也不规律,建议还是定期到专业的风湿病诊疗机构检测自己的血尿酸,将痛风防患于未然。

拔火罐拔出痛风石,治疗痛风请在血尿酸升高时防患未然

我是痛风医生刘良运,感谢您的阅读

#健康科普排位賽# #清风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痛风   防患未然   尿酸   肾脏   并发症   结石   结晶   关节   风湿   免疫   肾功能   症状   患者   疾病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