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疗》汗证、气机不调证医案

《家庭医疗》汗证、气机不调证医案

特别提醒:

患者情况各有千秋,治疗应从实际出发,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照搬。


大家好,我们先来看一则医案。


杨某,女,48岁,因“反复汗出1月余”于2020年9月21日(白露第14天)来我科门诊初诊。


主诉:反复汗出1月余。患者1月前情绪激动后出现汗出,以头汗及手足心汗出明显,动辄尤甚,伴四肢皮肤瘙痒,急躁易怒,夜寐不安,可自行缓解,但情绪激动时上症反复出现。病程中无畏寒怕冷、口干口苦、胸闷、心悸、手抖等不适,未行系统诊治,今日来我科门诊就诊。


现症见:汗出,以头汗及手足心汗出明显,急躁易怒,四肢皮肤瘙痒,神疲乏力,纳可,夜寐不安,小便调,大便秘结,两日一行。察其舌暗红,舌苔薄白,舌下脉络无迂曲,切其脉弦细。既往无特殊病史。


此乃气机不调证法当疏肝理气、补益脾肾、行气活血,方拟疏调汤加减治之,具体处方如下:


北柴胡20g,枳壳10g,白芍15g,

当归10g,丹参10g,白术12g,

香附10g,郁金10g,茯苓 20g,

薄荷6g,炙甘草 6g。


服法:上述诸药纳入罐中,以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30min,头煎取汁150ml,二煎取汁150ml,两煎相混,分三次服用,日一剂,共七剂。


嘱其:适寒温,勿劳累,调畅情志,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二诊:患者服药1周后,于2020年9月28日复诊,诉上述症状减轻,睡眠状态、皮肤瘙痒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汗出、急躁易怒等症状较前稍有缓解,察舌暗红,少苔,患者症状虽减轻,但仍有肝郁气滞之象,且疏肝后患者阴伤本质显露,故原方合二至丸,加知母、黄柏,增加其滋阴降火之功,续服7剂。


按语:患者“反复汗出1月”,符合祖国医学“汗证”范畴。女子七七,脏腑精气衰微,天癸竭,女子以肝为用,肝不藏血,则阴血日渐亏虚,阴虚则虚火上浮,火迫津液致汗出;肝郁气滞所致汗出不畅,以头汗及手足汗出为主,皮肤瘙痒为汗郁于皮毛内。肝经阴血亏虚,肝失所养,肝失疏泄,故情绪急躁易怒。阴虚而不藏气,故气随之虚衰,故见神疲乏力;肝不藏魂,故见梦多、夜寐不安,肝失疏泄,气机升降不利,腑气不降,故见大便秘结。察其舌暗红,舌苔薄白,舌下脉络无迂曲,切其脉弦细,为气郁之象,故在治法上应当以疏肝理气、补益脾肾、行气活血为主。患者服用7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察舌暗红,少苔,可见气机疏通后阴虚本质暴露,故合二至丸滋补肝阴,加知母、黄柏清解虚热。


本案采用国医大师张震的气机疏调汤作为底方加减,方中以四逆散作为主体疏解气机郁滞,使气可通达全身,其中柴胡入肝胆经,既可升发阳气,又可疏解肝郁、调畅气血;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入肝脾经,疏气开郁,郁金可入肝胆经,专擅散郁遏不散者,郁金、香附均能入气入血,配合当归补血活血,气血同治之意不言而喻;白芍养肝柔肝;以白术、茯苓、甘草入脾胃健补脾气;薄荷辛温走散,入肝胆经,能以其行散之力助柴胡疏肝,《本草新编》中记载“薄荷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原方中尚有淫羊藿,因其温热性质恐有伤津之虞,故减之;加入当归,注意补益患者阴血不足的情况。以上诸药共同配伍,散敛结合,速缓同用,既能消除郁结之邪,又少佐匡扶正气,具有疏调气机、补气行气之效。


张震根据多年的临床诊疗实践经验,认识到疏调人体气机必须要疏利肝气与调护脾肾相结合,不可单用理气疏肝解郁之法,首次提出“一体两翼”的基本治疗理念,“一体两翼”是指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在疏泄调达肝的作用的同时,顾护先天及后天之本。张老认为,治病救人如同行军打仗,用药如同用兵,肝属于将军之官、脾属于仓廪之官、肾属于作强之官,就如同行军打仗一般,让有谋略之才的将军之官当主帅领军,掌管粮草的仓廪之官当后勤不断供养,充满智慧的作强之官当军师作参谋,如此打仗能使胜算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迂曲   知母   仓廪   柴胡   补益   两翼   暗红   易怒   当归   肝胆   急躁   手足   薄荷   郁金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