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人智慧,幸福感不仅来自物质的享受,更来自精神的成长

人的幸福感来自物质的享受和精神的成长,来自生命的情感体验,智慧让一个在幸福感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人生四重境界里有这样的说法,第一重是自然境界,即婴儿的赤子之心,童心无忌,纯粹而天然,第二重是成人世界的功利境界,人性趋利避害,你要承受物质的同时,抵御物欲横流的诱惑,完成思考能力的铸就自渡成长,第三重是道德境界,你需要在功利计算与争斗的地基上建树自己的道义标准,不成典范圣贤,也要完善自我,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第四重是天地境界,大我而不失小我,超越常人功利得失、爱恨情仇、福祸善恶,心中有佛,不成罗汉,也称菩萨。

人类的智慧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千百年来,无论东西方文明如何更迭变换,沧海桑田,世道变迁,每一代人都在反思和诘问,人类的智慧从哪里来?今天的我们,知识太多了,聪明人太多了,智慧却没有了,世风日下,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这个时代研学求进埋头读书的人少了,思考的人少了,智慧似乎贬值了,思想静默了,多少年来,思想家的思考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相映相衬,总是在不断的从心灵层面穿越时代,进行深邃的思考,我们从不怀疑人类的智慧来自于思想,但历来思想都是承继性的,因为人类的思考面对的总是有限的实践和心灵的直觉,进步时缓慢的,新的叫做思潮,也叫做观点,但形成思想却是要经过长期的总结与积累认知沉淀,甚至几代人、几千年的反复思辨,才能得到大同,从公元前五世纪几大文明的先哲,从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的以色列,出现了流芳千古的圣贤哲人,贡献出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一批犹太教先知,这些西方哲学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辉耀人类文明的思想家,其后人类的各个历史时期,无路文明怎么发展变迁,但凡遭遇到危机,总是返回到那个时代所创造的文化境界中的一种去寻找出路,在那个人类文明和知识积累还极其微弱的时代,他们俯仰天地之间,居然能够孕育出如此之多的伟大思想者,这真是一个奇迹。

那么,现代人怎么才能获得智慧?我们说有一种最有效的经验方法,那就是要读书,要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史学,要读完人生这部大书,还要读人文经典典籍,在两者间来回穿梭,特别要读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的人类文化遗产,我们是幸运的,有孔子、老子,甚至诸子百家,你也可以读读西方经典,你可以不是一个基督徒,但你也应该读一读圣经,那里面有很多智慧,知识是理性的产物,理性能够突破有限性,达到无限性,但个体的生命在根本上却是有限的,人类往往因为自己有理性而遗忘了其根本的有限性,失去了必要的谦卑态度,而谦卑是信仰的前提,要有一份谦卑的心用心去阅读,读那些滋养心灵的典籍,也许你总也感觉不到心灵的成长,其实时间长了,书读得多了,那些智慧已经慢慢转化为你的灵感,早已运化融入你的头脑,你在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情况下完成了智慧的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犹太教   孔子   智慧   谦卑   典籍   圣贤   思想家   功利   幸福感   理性   境界   物质   古代   人类   心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