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习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及重点穴位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沿着上肢外侧的中间上行头面部,具体的循行路线如下:

体表段:起于无名指的尺侧段,沿着上肢外侧正中上行,经肩、颈,绕耳,止于眉梢,在目外眦和足少阳胆经相交接。

体内:布膻中,络心包,属三焦。

轻松学习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及重点穴位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和耳联系密切,《内经》原文记载说,“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所以本经常用来治疗耳疾,比如耳鸣耳聋。本经还可以主治下列的病症,头面五官的疾病,偏头痛,目赤肿痛,咽喉痛等,以及经脉循行所过的病症,臂、肘臂、肩背、颈项的疼痛等不适症状。

手少阳三焦经我们重点学习外关、肩髎和翳风穴。

【位置】在尺桡两骨之间,指伸肌和小指伸肌之间,腕关节上2寸左右。

【取穴方法】循摸时,患者前臂的体位非常重要,不要旋前或旋后,避免尺桡骨重叠。先从阳池循摸到腕关节,从腕关节往上可触及伸肌支持带,越过后沿着手少阳经的缝隙往上会感触到一个较大的凹陷。此凹陷位于尺桡骨之间,在指伸肌和小指伸肌之间就是外关的缝隙。

轻松学习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及重点穴位

【功效】清热解毒,行气开窍,活络止痛

【主治】近治作用-上肢痿痹

远治作用−耳鸣耳聋、目赤肿痛、头痛、落枕。

特殊作用−感冒发热等外感表症;腰扭伤、踝关节扭伤。

【考证】《标幽赋》曰: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腰腿在表之病。


【位置】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肩髃穴后方寸许的凹陷中。

轻松学习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及重点穴位

【取穴方法】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出现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肩髎穴。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肩关节周围炎等

【考证】《针灸甲乙经》:肩重不举,臂痛,肩髎穴主之。

《千金方》:臂痛,肩髎穴、天宗穴,阳谷穴。


【位置】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轻松学习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及重点穴位

【取穴方法】取正坐位或者侧卧位,在耳垂后方可以触摸到一个凹陷,张口时此凹陷更明显,就是翳风穴。

【功效】聪耳通窍,散内泄热

【主治】翳风穴主要用于治疗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颊肿,牙痛,耳鸣,耳聋,腮腺炎,也可以用于膈肌痉挛。

【刺灸法】

1、直刺0.8-1.2寸,耳后酸胀,可扩散至舌前部及半侧面部,以治面瘫、腮腺炎等。

2、向内前下方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可向咽部扩散,咽部有发紧发热感,以治聋哑。

艾柱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考证】《针灸甲乙经》:痓,(喑)不能言,翳风主之。聋,翳风及会宗下关主之。口僻不正,失欠脱颔,口噤不开,翳风主之。

《针灸大成》: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口吃,牙车急,小儿喜欠。

《玉龙歌》: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阳谷   桡骨   肩关节   腮腺炎   上臂   上肢   肿痛   耳垂   小指   穴位   针灸   病症   功效   作用   位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